×

 
 話說家人請假2小時,提早下班,安排一趟兩天一夜前後不及20小時的後疫情出遊,前往北市大倉酒店入住一晚。出發沒多久,我受莫名情緒吸引,想要下車跑步。叮囑家人先行前往飯店,當下就在車內更換輕便服裝,開跑起來。我先繞回適才話題中意外成為新聞焦點的旅館,略事瞻仰,然後抬腳舉膝,鑽入滿是小商鋪的巷弄,巡逛一圈熱身。

 首先是一連幾爿東南亞雜貨店。每次我問後來照護我媽的琊妠,附近的印尼超市座落哪兒?她都支吾其詞,隨便用手往一個方向畫一彎弧線,那邊。再不然後退靠牆,稍微墊一下步,腳後跟離地,手指也隨之跳躍起來,沿著一道拋物的弧線,飛掠過測量高度的橫桿,指向比剛才劃出範圍更遠一些的地方。我一邊跑步,一邊張望,暗自計算新開了幾間日式食堂,甜點店,以及空間佈置已演化成一種制式風情的早午餐,把看到的街景以暫存檔的形式先儲存在大腦,改日再行整理。我跑出小巷,剛好撞見有人拍片。一個孤狼式的人物,自己把手機拴在輕量化的腳架上,面朝一棟近年起造的商業大樓演講。背後兩根旗幟交叉,迎風飛舞,自稱孫中山學校的校長。

 連個助手都沒有的孤狼校長,捨棄擴音麥克風,一個勁兒空口白說,想把進出大樓底層日式賣場的人潮吸引過來。我從旁邊跑過,心上計數願意暫停腳步聽他斯文說話的路人有幾位?東邊一位,西邊兩位,いじょう。

 在我第5次中輟休學期間,藉著聆聽音樂,躲藏在自己的世界。根據音樂欣賞的次文化上游向全球發送散佈的十多份榜單,在方興未艾的互聯網搜尋黑膠。熱衷,沉迷,不分日夜或坐或躺在客廳的沙發上,面對按規定位置對稱擺放的器材,以等同宗教的精神聆聽。神像,法器,膜拜與儀式,無一不缺。覺得自己彷彿是離開現實,置身另一平行世界自生自長的植物,一株長滿鬚根聖潔的靈魂。即便休學期滿以後,精神狀況也一直無法達到返校繼續學業的程度。為了逃避家人每天一早例行的嘮叨教誨,往往天沒亮就出門遛躂,信步早市閒睇逛。偶而也會帶上相機,拍攝沿途的街景。

 有天我搭早班公車,行經7個站牌,下車後兩腳剛好就落在孤狼現在的位置。當時正逢都更拆除舊建築,現場以搭帳棚的方式圍起重覆使用過的藍白條紋帆布,骯髒污舊又有破洞,像小學生一樣腥紅的字跡直接噴寫在從二樓垂下縐巴巴的門簾上。施工中,行人請小心,謝謝。我先觀賞眼前這幅血色的書法,再從巨大帆布的破洞鑽進工地。舊屋拆完了,留下斷垣殘壁,破磚碎礫,還有插著扭曲鋼筋的水泥塊未及清運。清晨的𥌓光中,好幾輛巨大挖掘機老僧入定般盤坐著,履帶收束,鋼爪靜放膝前,以調息吐納的姿勢,併排歇息在好幾十噸堆聚成山的廢料上。我從背包掏出相機,東找角度,西尋背景,不知怎麼觸動了全息裝置,整個拆除過程在眼前上演,高清的3D畫面+身歷聲環繞音效,效果驚人。只見飛沙走石中好幾台挖掘機的鋼臂咻咻旋轉,先推倒一堵磚牆,狠狠從中心擊破,碎裂成數瓣,再發狠勁戳捅、撕扯,開腸剖腹,螭蟠虬結的手臂伸進鋼筋罅縫裡,扭轉幾圈,最後用力硬扯出來。斑斑血跡,向四面八方噴濺。我嚇了一跳,匆匆拍了幾張照片,收入被我命名為城市景觀大補帖的個人相簿裡。
 
 
 
 


上一篇 下一篇

  • 電子浮生:2022-12-17 08:05
     
     按剛才告示牌上的說明,三角形兩邊交會的頂點,擴大改建成行人徒步廣場,跨越馬路,銜接一段已經公告永久封閉的道路,再延伸下去,就可以通達現在我媽一人獨居的巷口。小時候以為所住的特區就是世界的中心,後來看地圖,因為地處偏遠畫不進去,就用黑色的邊框直接切割掉了。結束一年十個月的流浪童工生涯返家,剛好趕上父親帶領我家兄弟姊妹執行距離七個站牌的搬遷。父親去世後,我每週幾次回家探視〔對門鄰居張先生遇見我,頻頻豎起大拇指誇獎,這個時代很少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其實我感到汗顏,人心隔肚皮,每個人家裡的事情隔著一道鐵門、圍牆,實際情況外人難以完全知悉。〕好說歹說勸誘我媽出門散步。我媽出門走路,工程浩大,不僅前置準備諸多項目,還要分好幾梯次找地方休息,最遠也只到達這處已經封閉的路口,直線距離一百公尺多一點。坐在已被拆除路邊花圃的洗石子矮牆上,給長年佔據此處,跪地向行人磕頭的職業乞者幾個硬幣,10元或者20元,休息一會兒,再循原路返家。

     我環視現場,不知道這個行人徒步的友善工程全部完工以後會是什麼樣子?照目前已開放區域的情況看來,能讓人坐下休憩的空間減少了很多,如同位在大社會核心幾個充分進行商業開發的車站,撤除了多數設置在剪票口外的公共坐椅。大凡商業開發密集的場所,每一吋空間都投入大筆資金開闢打造,所以視休憩為一項商品。街頭遊逛者走累了,想要坐下;提供空間的餐飲業者希望人流進入店鋪,付費休憩,自然視無料的長椅、花圃、階梯為搶生意的對手,不希望城市規畫者在自己門口設座位區。〔這就是年輕世代席地坐在北車地板成為特殊景觀,說來話長的歷史構成中一個如今已難考證的環結。溯源其初,驅趕移工,公共空間轉商用,到後來觀念為之一變,席地坐在北車成為一種時尚。足以寫一本書了。來台移工休憩聚會的移動軌跡,由中山北路台北車站一路往南,桃園中壢新竹台中,歷歷可考。從早先席地而坐,到後來尋求自己的消費空間,坐地下的人少了,地板空出來,由本地青年接手。北車地板,由移工爭取生存的一小塊喘息之地,轉型成為形象傳遞能量轉移的心理空間,特別具有哲學意義。如果在天井式的售票大廳整齊擺放幾排椅子,就遜了,整個空間作為能量景點給予人心滋養的感覺就此碎裂四散,破壞殆盡了。〕試想,如果在咖啡店門口設置公共座位,店家可能擔心人們在這裡佔個座位,走幾步路去轉角買手搖飲,便利商店買瓶裝飲料,減少入店消費的機會。

     就以這個廣場為例,佔據最佳位置的國際品牌咖啡和日資家庭餐廳門口可以讓路人坐下歇腳的花圃都拆撤了,僅在主打local形象的本土生活用品店門口保留最後一處。我當然不可能知道進行開發協商的時候,有沒有徵詢過商家意見,但在書上讀見國外幾個案例,作者筆下隱約指出很可能有。以「亞洲式擁擠」此一在地概念打出名號的香港建築師兼空間評論家張為平,關注都會設施背後的隱形邏輯,就提供過一項實調的數據,在空間擁擠的商業中心,多提供幾組公共座位,反而使緊臨的商家營業額增加。〔或許有人會提出北市中山地下街總見老人坐在每隔一小段路設立的椅子上,店鋪生意未有提振,反而愈加沉淪。這絕對是不同的邏輯。中山地下街,我陪一個無須記名的女生從北車到雙連看病,來回走過幾次。這裡進駐店家的類型以日常所須備品為主,而非生活的遊樂場。作為上班路過趕場的通道,在這裡購物,等於是生活勞務的延伸。生活勞務應該有生活勞務的邏輯,錯來到這條街上遊逛,不禁感到疲累,只好坐下養神,享受免費空調。〕所謂行人友善空間,其實是建置消費氛圍。由此看來,就算我媽還有能力出門走路,想來今後也無法在此立足。
     
     
  • 電子浮生:2022-12-17 07:55
     
     因為意識流衍,兼受莫名情緒吸引,不自覺繞著早已不存在的三角公園舊址跑,竟忘了返回拆除鐵路改建的大馬路。思維的小跑步,情意結繞圈,好比茶杯裡的漩渦,情緒的旋轉木馬。成年以後有次被人帶去遊樂場,心裡感到不安。連續劇輕快的主題曲奏了幾個小節,很快轉入傷感的副歌,全部時間只夠坐在馬背上起落幾個輪迴,這集就結束了。

     三角形的一邊是我昔日的通學路,通往跨區就讀的小學。我曾經在地方政府工務部門拆除這條通學路上的行人天橋那一天,利用google map 3D街景和回憶的拍攝機,將我所記得跟隨路隊上下天橋的細節,用文字拍照,高清放大,詳細寫出來給你們看過。現在才知道,那次因為疫情,每日新增感染人數超過30,人心惶惶,於是宣稱只在網路舉行感謝天橋服務六十周年紀念儀式的拆除作業,阿里嘎多,也是屬於眼下友善工程的一環。

     另一邊是商店街。我繞圈跑步,同時進行自我測驗,有可能憑記憶重建小學時代這一整排店鋪地圖嗎?金撲克,姚外科,中秋節隔天月餅五折的麵包店。唉呀,不記得了,蠻以為可以多列幾個答案,沒想到成績這麼差。我感覺時間有點緊迫,決定再繞一圈,儘快離開被三邊圍籬包裹起來,早不存在的公園舊址回到大馬路。沿著拆除鐵路改建的大道,一路跑向家人等待的酒店。
     
     
  • 電子浮生:2022-12-14 11:04
     
     我在少年時期有幸巧遇好幾位頭上有光圈的厲害人物,帶領我在閱讀這條路上前進。無論後來我如何掉進自我挖掘的坑洞,自慚自卑自媿自溺,亟欲塗銷所有與他們交往溝通的記憶,卻始終無法割捨這一段個人的精神史。好幾次練習寫字的時候,嚐試打開從前他們介紹我閱讀的書本。當我注視書頁上面鉛印的文字,腦海中也隨之浮現他們的形象,心中生起複雜、異樣的感受,無法持續閱讀下去。我畏於見到他們,因羞愧心生排斥,暫時還無法將他們安排進我之私人史與社會史二合一的敘述中⋯⋯不如,趁著這個機會,以一種變通的方式再試一次。我暫停跑步,停在將這塊三角區域圈圍起來即將拆除的紅磚道上,掏出手機按壓,上網找到一本雅斯培的新書放進購物車,趁著每個月routine舉辦購物節的折扣優惠,和其他主觀上認定有助我練習寫字的書籍一起購買。〔台灣對雅斯培這種流行過的權威,或說是導師型的作者,若是以前沒有翻譯出版,後來也不太會追補續出。反而大陸簡體中文會以追趕的方式,請人翻譯,填補空白,大量、成批出版幾十年前的舊作。要了解此一出版落差現象,有必要考慮時間與文化上的雙重因素。首先必須在時間軸上將對岸改革開放時期與此地中西文化論戰的時間點歸零後重疊丈量,台灣起跑提早了至少二十年。其次,對岸社會的主流態度,基本上仍然顯示政治操作的效應,尊重權威,口頭上未敢頂撞上一代的成就。比較之下,此地老早把推倒前人築起的高牆視為應受鼓勵的價值。上一代菁英如果不能站到新世代陣營這一邊,為新世代所用,就棄置歷史的垃圾場。很少像對岸那樣,還肯花大手筆資金,進行後衛式的出版。當然囉,鼓勵打倒權威推倒高牆做自己,也是另一種政治操作的效應,不贅。〕

     順便講一下,家人將失智的父母遷居台北,住進他們早年為方便兒女北上求學,後來又因各自婚娶就業閒置多年的空房子。好幾次老家巷口算過來第三間的鄰長打電話通知,屋頂排水孔堵塞,積水逐樓層滲露,遭小偷,門口貼了一張桃紅色的公文送達通知書,再不然院子裡的盆栽幾年沒人修剪長得茂密,把左右鄰居圍牆大門全都遮蔽不說,還爬進窗戶,已經有登堂入室的打算了。每次我隨家人返鄉整理,看到書櫥衣櫃抽屜掉落出來早期青少年閱讀的書類──家人是黃春明、吳晟、三島由紀夫,家人的弟弟則是余光音樂雜誌。扉頁常有簽名、日期和題記。這些代表收藏、物權的鈐印,其實真正寄寓的涵義是一段浸淫在時間中的珍愛。若是不小心買到厭惡的東西,才願意上頭留下自己的記號。如同出去吃飯踩到地雷,除非情況允許反向操作,一般並不會打卡。我見被竊賊翻出,凌亂散置在已成廢墟狀態之鄉野透天厝內的舊書冊,覺得不捨,一一拾回,擦拭熨平,加入我家空間早就滿載,還又四處漫延溢流,家人一再抱怨妨礙正常生活的堆積擺放,等待時機粉墨登場,客串一節故事。
     
     
  • 電子浮生:2022-12-13 07:05
     
     如果現在回家,去書房最內一排的書架,搬開堆積擺放的雜物,在我一直感到十分抱歉不得已遮蔽起來的最底層,把這幾本書找出來。書頁之間保留當時觀閱留下的字迹,眉批,注寫,和標示重點的側線 ;表達理解努力的弧形引線越過一大片文字接到另一段落,還有代表概念之間互相聯繫的雙箭號,可以追溯我實際上只是自我想像得之於那位同學的想法。

     當時觀閱的這幾冊書,在我結束流浪童工生涯返家時也一併攜回,有一段時間置放在父親將窗戶從外頭堵死後被我用來作為此生第一個書架的窗洞上。曾經以這些書=我的青春啟蒙,感到不少羞恥。當時學校有位以年輕開明著稱的教師,以經史子集為類,親自手寫臚列了一批他認為有志思想的少年首先應該閱讀的清單,藉此將我教訓一頓。有些人對自己思想未成熟時期膜拜過的偶像會有類似的情意結,說自己臉紅不欲再提者有之,公開自我批判者有之,像我這樣藏在心裡兀自感到羞恥者也有之。其實改宗、轉向是饒有人生趣味的題目,成年後看到木心幾次回溯自己的精神史,說自己的少年託養於德國,點名了好些人,對於自己曾俯首膜拜這類翻譯書的心情,並不感臉紅難為情。這才稍能釋懷,漸漸敢於面對自己。

     一直想重溫這段令我倍感懷念的早年閱讀史〔=我所謂「追償時光」。〕即使今日說起來,還是不免遮遮閃閃,將其中外人難測的不堪掩藏起來。〔雖然那些至今秘而不宣的事情掩藏周嚴,未曾洩漏,但此時不免臉皮發燙,心上一陣尷尬襲來。〕我於農曆新年期間,和國中歷史老師在街上大玩行進間緊急避轉的概念遊戲,無意間走入一棟老舊的住商混合大樓通往半地下室小型商店街的十多階樓梯,瞬間變身成一隻污佞可鄙,眼神閃躲,長相十足痿瑣的髒灰老鼠。當時一邊尋找出路,一邊在商場閒睇。就曾緣韓劇、BTS防彈少年引起此地一時重訪赫塞的熱潮,討論過返回自己青少年時期曾經觀閱的讀物,在主觀心智及客觀環境完全不同往昔的情況下,所能讀見的內容與感受,不可能與少歳初讀時候一樣。若果少年時代的見識真能凍齡,那麼此番重讀豈不反而缺乏積極再訪的實義?所以,我所謂回顧式的重讀,或重訪式的閱讀,指的不是回到青少年當時的識見,只是在心情上回到記憶中的視野,感覺到當時我之意識,隨順某同學的視線,穿透紙背,理解了文義。
     
     
  • 電子浮生:2022-12-12 12:45
     
     我睡在連接兩叢杜鵑花,兼作為開放式公園之低矮圍牆的水泥椅子上。有天午夜寤寐之間,睜眼伺察,看見父親佝僂著身體,藉著微弱路燈,捱個兒湊近查看睡在公園的流浪漢之中有沒有他的孩子,只差幾張椅子就輪到我了。我像一隻被人踹痛的野狗,跳將起來沒命逃跑,改去相隔兩個街區的第二三角公園。

     我在第二三角公園接連度過幾日,白日昏睡,被太陽曬醒就去旁邊的圖書館,登梯去四樓櫃台,簽個名字進入書庫打發時間,看見很多黏貼書後的借閱卡片上頭都有某同學的名字,知道人家踰齡勤讀思想類書籍,叔本華,雅斯培,羅素,㕑川白村,就專挑他借閱過的書籍索驥〔辜且算是岩井俊二設計的遊戲,尋找藤井樹的流浪兒版本。〕由此得以與聞哲學與存在主義之名。後來當流浪童工一年十個月,有陣子在願意收留我之違章工廠門口,傍晚時分會有小貨卡改裝的流動書攤,未特別注意有哪些書類,但記得挑出一本後來知道其實是無版權堆砌拼湊的諾貝爾文學獎選集,幾冊由全省高中職校刊匯編的學生作品合輯,另外就是紙張、印刷、校對,分別都有很大暇疵的赫塞與紀德。這幾本書在往後一年多的歲月裡,伴我跨縣市遷徙流浪。我在工寮閱讀,遇有艱深晦澀,經強思力索仍不明所以的段落,往往會自行設想,若是這位我現在依然清楚記得名字的某同學會怎生理解。
     
     
  • 電子浮生:2022-12-12 10:51
     
     謝謝,感謝各位兄弟姊妹暫停下來聽我說話,耽誤大家的時間,抱歉。當我再次聽見那位孤狼式人物的聲音,眼角餘光瞧見他像招徠不到顧客的失望小販,落寞收拾腳架手機等等一干自拍器材,這才意識到自己原地踏步了好一陣子。事實上,如果細思衡量,以上整個行人徒步環境友善改造工程的論述底子,就是體現溯源、自毀、與重建之三段論式神話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特別見於利用人性懷舊與情感加載各種手段,引導人們對圍城計畫的友善態度。此刻腳下這塊二拆二建的三角區域,正好佔了計畫主打的友善雙核心位置之一。

     我之居住生活圈裡一共有好幾座三角公園,作為外地媳婦的家人搞不清楚它們的名字,逕以第一三角公園,第二三角公園,還有第三、第四和第五分別名之。常常出門攔了計程車,隨口說出早不存在的站前的三角公園,或其實不在介壽路上的介壽三角公園,便低下頭兀自滑手機。司機不好意思打擾,放棄導航,憑自己的常識猜測,竟也都能正確抵達。如今公園雖然不存在了,但原來由三條馬路相互銜接、圈圍起來的三角形區域,其範圍依然清晰可辨。

     在我棄學逃家最初幾日,曾經嚐試搬演我從少年幫派小說看來的橋段,打電話跟幾位動輒把義氣掛在嘴上,𨑨迌摶在拳頭的同學聯絡,還有形象不羈,說話非常四海,總愛跟學生打成一片的補習導師,請求收留。不料皆遭婉拒,與小說裡固定會出現的情節不一樣,出乎我的意料。當我聽見話筒傳來的聲音,結結巴巴,吞吞吐吐,無論聲調、語態都變成完全陌生的人,也就死心不再為難人家。但又沒有其他辦法,只得露宿這座公園。
     
     
  • 電子浮生:2022-12-07 16:24
     
     我不知這本古早的前衛小說作者本義是什麼?或使得改編後的電影在巴黎左岸藝術戲院連續上映幾十年,受到追捧不輟的「靠點」在哪裡?早先傳介進入華文世界,譯者、評論都說「成人世界的虛偽」、「文明謀殺了小孩的純真」。遍查影史資料庫和達人部落格的影評,每個人偏向各有不同,但以上我所看見的劇透及要點,別人完全沒提到。

     家人常帶我去位在市郊的大型outlet,一般常是新開發的重劃區,在荒地上畫好棋盤格子,投注資金,憑空起造四面封閉,圍城式的大商場。但凡吃喝玩樂,裡面通通都有。圍城牆頭樹立世界知名品牌的巨型看板,然而全都一反常識,轉過身面向商場內的消費者,並不對外。再不然僅朝向車站沿線搭乘大眾運輸而來磨拳霍霍的準消費者,其他朝向街道的面向則都闕如。趁著家人逐城內門牌號碼試換衣服,我按捺不下好奇,走出圍城,沿街道繞圈,沒看見城市裡的百貨公司聘請藝術家為街道遊逛者精心創作的展示櫥窗,覺得奇怪。猜想原因,或許透露了經營者想把人關在商場建物內,將出遊的消費摳塔(quote)在此一網打盡,不甘讓商業的肥水流出圍城,外溢到街上。

     以上將人流導入建物內的集客思維,其鎖定的結盟對象,自始就是針對有足夠流動資金為後盾,能支付進駐賣場的抽成,具一定商業實力的商家,〔以餐飲來說,就是朝向集團連鎖與美食街化的方向傾斜。〕不利街邊個人小商號的發展。街上少了行人走動,自然無法帶動消費繁榮。這點從車站遷移開始,商家紛紛進駐站前大街蹲點,苦苦撐持,多年下來,街景卻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門面裝潢全都舊了。可以窺知這一地區,地上與地下,盛衰榮枯兩相對比的情況。

     觀察站前一帶,每年冬季耶誕期間固定舉辦大型活動,幸福燈海、巨星演唱會和兒童遊樂場,雖然聚集人潮,但人流往往由活動現場取道地下通路,直接朝大型建物內移動,相對街邊店希望消費能夠溢流上街,雨露均沾的期待,可說是失敗了。為了提振傳統商圈在地上、走巷弄的傳統消費模式,考慮過去投入打造消費者在地下移動的舒適感〔免去風吹日曬雨淋,平坦好走,路權全屬行人,完全不用與車爭道零威脅,全部加總起來=不受干擾,沒有旁鶩,專門為你設置的消費園區。〕這次範圍廣泛涉及好幾平方公里的徒步區改造工程,正是借鑑以前將人流導入地下的成功經驗,準備進入下一階段消費模式,為了達成外溢效應,把已經習慣地下行走的人流再重新拉回地上,平均分配社會利潤,投注最大手筆的一戰。
     
     
  • 電子浮生:2022-12-06 08:17
     
     家人的鄰居,留在故鄉就業成家。逢周休假日來城遊玩,或駕車,或搭大眾運輸,直接由地下連通進入商場。美食,購物,伴手禮,什麼都有,完全不用上到地面來。有次家人請我幫忙傳遞物品,和他約在停車場見。他說來了好多次,這個城市長什麼樣子,一眼都沒有見過。

     這位鄰居愛食麵包,不必在地上奔波,就可一次帶回6-7家名店,開心極了。 家人也十足歡迎這種地下消費模式,尤其是雨天,下班回家直接駕車駛入位在車站或百貨公司的地下停車場。吃完飯取車返家,也是從地下進入電梯,開門入室,一滴雨都沒有淋到,完全不用看天氣的臉色。

     地鐵、捷運使人們在城市兩個端點之間採地下移動模式,一直有人視為城市風景線、或風情詩的危機。以上看法有可能只是文化庸見。雖然我以凡事站到人家的對面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但今日下車跑步,目標定在前方,自然不可能幫忙宣導政策;為了對稱性公平,也就不方便引入反面的批評。但我想到文學與電影雙領域的靠派(cult)經典,《莎芝在地下鐵》。莎芝是住在鄉村的學齡前女童,媽媽眼下有幾天忙碌,就委託住在巴黎的舅舅照顧。莎芝對巴黎擁有的地下運輸系統很是嚮往,把封閉在地底下的通道定為此行第一,也是唯一想要參觀的目標,對於一般人到巴黎必遊的著名景點,反而不感興趣。媽媽一早帶莎芝去巴黎那天,正逢地鐵罷工,閘門上鎖不得進入。接下來又因舅舅在夜總會討生活,白日睡眠,夜間工作,只得放任讓莎芝出門,上街遊玩亂跑閒睇逛,自由打發時間。莎芝想方設法進入封閉的地鐵站,卻一直不得其門。在她純真的想像裡,能夠搭上地鐵,在看不見任何景觀的封閉隧道中,體驗人生行進的滋味,才是心中無比憧憬,最想看見的城市風情畫。這趟巴黎行的最後一刻,罷工結束了,地鐵恢復行駛,莎芝卻因一夜奔波遊逛,累得趴在舅舅的懷裡睡著了。媽媽來接他,問她所見巴黎如何?她卻說,可惜沒有看見巴黎。
     
     
  • 電子浮生:2022-12-06 06:59
     
     背後兩根旗幟交叉,自稱孫中山學校校長的孤狼式人物,面對繁榮商業賣場門口人潮川流來去,費勁斯文口舌,也招徠不了對他感興趣的民眾群聚。我有意避開,就繞過他身後,跑到相隔一條馬路,後來拆除建成機車停車場,現正進行行人徒步環境友善改造工程的三角形公園。容我簡單整理,最早是三角公園,後來鏟平,改建成機車停車場;現在三邊各包了一圈鐵皮圍籬,準備變身成行人徒步區,工程進行如火如荼。

     我在關於工程說明的告示牌前停佇端詳,但依我之求學史第三次中輟前,有天下午心血來潮去學校上體育課,所學到鍛練心肺功能的要領,兩腳並不停止向上輪番抬腿,儘量拉高膝蓋原地走踏。因為我拒絕接受來自大社會發佈的時事訊息久矣,並不清楚這項將市中心區廣大範圍全部串連整合一起之景觀品牌化的大型計畫,其由來始末怎麼回事,都市計畫專家的規畫著眼何在?但從一個住民在地行走的感覺出發,辜且含蓄把我的理解拿出來說一說。

     自我結束流浪童工生涯返家,剛好趕上父親帶領我們兄弟姊妹進行距離7個站牌的搬家。從被地圖遺漏的城市邊緣,遷到現在留下我媽一人獨居,位在車站商圈邊緣,附電梯但無車位的公寓。幾年後,伴隨交通地下化工程,車站拆除,移往附近因重劃誕生的建地。人潮因此流失,商圈沒落,後來組了自救會,要求地下運輸增設一站,納入系統,這才慢慢起死回生。

     考究當初城市規劃,車站採共構模式起造大樓,地方政府為了將人流導入投注資金開發的百貨公司與大型商場,在基礎建設方面挹注甚多。除了車站本身公共區域儘可能轉為商用,大眾運輸地下化以後的月台、停車場都直接與商場連通。旅客進城,只在地底行走,直接由地下通道進入民生消費什麼物事都有的建物內。
     
     
  • 電子浮生:2022-12-04 21:18
     
     第一次去松菸看展覽,從捷運出來的半路上,遇見一座拆了剛好一半的大樓,四個角落加中央總共五區同時作業。當下我捨棄展覽,坐進把桌椅擺在騎樓的早午餐店,錄完一整首拆除交響曲。回家後把正在聽的音樂和蒐集的噪音混合在一起,心裡盤算當聲音最後漸歇,可以輸入小學生遊戲的聲音,電視台播報重大新聞的聲音,情侶吵架的聲音,好幾齣偶像劇、本土劇重疊在一起的聲音,街上的市聲,寂靜之音,不然去打工平台花錢找人唸一段市鎮史,或反映市鎮家族史的小說。再不然自己創作一段,乾脆就用剛才說的,人生所爭,到頭來不過就這麼一小塊方寸之地,云云。

     後來,我總會想像某個工程團隊,害怕聲音擾民,或是接到了投訴,不得已停下怪手打樁機。放棄所有會發出巨大聲響的動力機械,改招募數量龐大的民工,每個人徒手使用包裹布料消音的鎯頭、鐵鑽,近觀好像兩個情人絮絮私語,拉遠距離就如同默片一樣無聲地拆樓。為了想拍到這個理想中的畫面,收進電腦事先規畫好的格子裡,我勤於四處走訪,可是怎麼樣也找不到一直投放在我腦中栩栩如生的景觀。
     
     
  • 電子浮生:2022-12-04 12:46
     
     如果是拍攝影片的話,常常須要事後配音。我最喜歡用的背景聲就是拆房子的噪音。任何畫面只要覺得背景太空洞,就加些噪音進去,包準不會失誤。為此還特地在電腦裡另外成立一個聲音大補帖的資料夾,仿前述景觀工程的概念,每到一個地方,就把「我所在那個地方的聲音」錄下來。菜市場的叫賣,里長的廣播,不知誰家嬰幼兒的哭鬧聲,這家外配與那家外配互說我聽不懂的家鄉話,下雨天在咖啡店,滿室的談話笑語聲,餐飲場所的現場演奏,河流的聲音,瀑布的聲音,遠僻山路前方視線看不透的密林呼嘯駛過加裝重低音喇叭的跑車,電子舞曲的音浪由遠而近,聲勢驚人,碰.碰.碰.碰.碰.碰.碰──那種電腦合成代替手工實際敲出的拍子魔力無限,把我整個人完全控制住了──然後自近而遠,終於離我而逝。
     
     每次在家坐上固定座位練習寫字,聽見鄰居整修房子的噪音,電鑽吱吱吱、打樁啌啌啌,還有線鋸,釘槍,研磨和渦輪──另個我喜歡的聲音和景觀素材是大卡車貨櫃車砂石車和水泥預拌車的巨大車身配上引擎咆哮──都會萌生把聲音錄起來的念頭,以便放進自己拍攝的那些景觀畫面當背景。
     
     
  • 電子浮生:2022-12-04 00:47
     
     後來家人帶我出國旅遊次數頻繁,這一項城市景觀的工程,也就跨越國門,進一步延伸至海外。有次在日本遇到逐步發展成蟻穴的地下街進行分段拆除工程,重新裝潢,打造最新時尚。有一間剛好緊臨已拆除區段的禮服公司正常營業,打烊之後探照燈維持不滅。為了想拍到固定睡在婚紗櫥窗前的流浪漢,我整夜守在那裡,等他回來躺上瓦楞紙鋪成的床鋪睡覺。在葡萄牙,潛進一處不日即將拆除的廢棄車站,意外遇上來自各地的廢墟愛好者齊聚搶拍,完完全全道道地地是一場跨國歡樂派對的氣氛。我仔細觀察同好拍攝,回家後上網買了錄影效果良好的mark II,出廠14年不知歷經幾手的舊機器,此後也會扛腳架出門,學人擺起攝影師的派頭。不過我的腳架往往不是拍照用的,而是假裝我在拍照,好接近拍照的人,觀察他們怎麼拍照,怎麼擺姿勢,會按機器上的哪些按鈕,套用哪些模式,觀景窗又都朝向什麼位置。我想把他們拍照的姿態——從進入場地,勘查角度,搬出道具,等位置空出來,擺出表達自己的姿勢,跟同好致意,感謝,抱歉,嫌惡,一直到低頭檢視,刪除重拍,收拾道具離去的背影,全部過程記錄下來。回家後像王陽明格竹子那樣在螢幕上重播,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
     
     
  • 電子浮生:2022-12-02 02:35
     
     我慢慢累積拍攝數量,希望預設的格子裡至少都有幾張代表到訪的照片。因此出遊以前,與家人商討旅行的地點,對於尚缺照片的格子就會特別在意。有時候途經沒有照片代表的地區,或在一個地方睇逛老半天,不巧未能遇上合意的場景,就會覺得遺憾。非得想個辦法填補,否則很難釋懷。這時候家人往往會拍一朵路邊的小花,作為自己到此一遊的見証,至於能夠驅使我按下快門的就是拆除現場了。

     一處圓環進行拆除作業,我把鏡頭稍微偏下,特寫柏油馬路上漆畫著代表右彎的白色箭頭。東牆猶在進行拆除作業,西牆那頭戴著二戰防毒面具的塗鴉客很快噴上幾個難以辯識的英文字。有時以為是拆除,拍了照片,隔陣子再看,反倒疑似正在興建。狼籍的工地看起來全都一個樣,很難分別清楚。房屋四壁拆除,留下一塊鋪著地磚的家園,類似這樣的照片我拍了好多張,分別存進對應的格子裡。如果人生所爭,到頭來不過就是這樣一塊方寸之地,實在也太令人感嘆了。
     
     
  • 電子浮生:2022-12-02 02:28
     
     以前我難得離開躲藏的菜市場,出門探索世界。在家翻看舊相簿,有很多父母親戀愛期間出遊的相片,有些是朋友幫他們拍的合照,也有父親去世後失蹤至今,沒有一點音訊的大哥,與穿著同式服裝的我、仍在襁褓中的妹妹一起同框的全家福,都是1 吋 2 吋,最多 3 吋的小紙頭,影像裡常常可以看見父親脖子上掛著相機。父親去世,我在整理出來的遺物中瞧見被攝進小尺寸照片裡的那台相機,這才第一次自己離開菜市場,帶著相機環島。之後一有空就與家人跟隨潮流四出逛小鎮,獵景留影,轉成電子檔存到電腦裡。我計畫建立一個關於城市景觀的個人大補帖,按每一鄉鎮地區分別設立資料夾,出門遊睇,拍照存証,然後送進電腦畫分好的格子裡堆積擺放。

     會吸引我拿起相機,一隻眼睛湊上觀景窗,東瞧瞧西看看,嚐試獵取的景觀常常都是荒草,枯樹,空曠的大馬路,告別式會場外一字擺開的花籃,無人的籃球場,稻田旁拉根繩子吊掛幾件破掉的塑膠雨衣示警近日噴灑農藥,飲食店灶台上整齊排列剛蒸好的碗粿,公園裡孤獨存在的水泥溜滑梯,從小巷的一頭望見路人的背影,下午時分,暖暖的斜陽照在一棟公寓的陽台上,橋樑水泥柱上的塗鴉,單一種植的作物園區,草地或泥巴路上行走出的路跡,或車轍,有駐衛警與門禁的建築物,大抵都是無論什麼地方皆可看見的場景,很難硬性派給一個地方當地標。
     
     
看一篇其他筆友的日記 2024-02-25 Re:時間的灰塵2024-02-06 Re:匿名劇場2024-01-31 RE:可怕的人2024-01-22 致帳號永久停用的某站友的前半封信2023-07-28 不相干的蒙太奇,或場景收集?(3)2023-07-21 把音樂換了2023-07-20 煙花的身世2023-07-18 螢幕裡的夢境完美無缺2023-07-11 我的閱讀特技2023-07-05 不相干的蒙太奇,或場景收集?(2)2023-06-30 凌晨4點14分在陽台所見2023-06-30 雷雨時分的造句練習2023-06-26 晚風徘徊2023-06-21 午后4點17分的造句練習2023-06-20 不相干的蒙太奇,或場景收集?(1)2023-06-18 陽台小劇場2023-06-14 擦身而過的距離2023-06-10 明日陰霾2023-06-09 入睡前的造句練習2023-06-07 景點漫遊一瞬間2023-06-01 解除颱風警報的老人卡拉OK之夜2023-05-28 意識的魔法2023-05-26 關於季節的造句練習2023-05-24 深夜看龍祥電影台2023-05-21 景觀儲備倉庫2023-05-17 一日光年2023-05-13 在家繞境2023-05-11 女孩跳舞2023-05-07 馬路觀察2023-05-02 該死的素描本2023-04-25 追劇:藤子不二雄的「定年退食」到底什麼意思?2022-12-30 最後2公里,由自在派空翻,轉向成了救治派2022-12-21 思緒的小跑步2022-12-18 我媽的邏輯2022-12-02 城市景觀大補帖2022-11-18 下車跑步2022-10-24 尤利西斯一下2022-10-05 後疫情出遊2022-01-29 穿行黑暗之附餐咖啡2022-01-23 穿行黑暗之出席一場告別追思會2021-11-30 穿行黑暗 2021-11-22 讀一本書2020-12-09 一日間的旅行2020-11-09 無人知曉被火焚燒的夜2020-09-25 一個。的聲音2020-08-03 廢墟小論(之二)2020-07-28 心中蔓生滋長的廢墟2020-07-26 埋在地下尚且看不見的意義之鏈結2020-07-25 想到太陽底下去2020-07-23 我的堆積擺放2020-07-18 單人乒乓2020-07-13 Re:2020-07-12 樓上人家今晚派對2020-07-10 串流場景2020-07-02 閱讀,以一種堅毅的視覺2020-06-28 花兒兀自開謝2020-06-26 從旅館床上小寐醒來的螢幕框框2020-06-23 半透明藍2020-06-20 跟舊情人說再見2020-06-13 空氣裡都已經是暑假的味道了2020-06-11 記一本我沒有寫出名字的詩集2020-05-17 東京愛情故事2020,第二集2020-05-12 東京愛情故事2020,第1集2020-03-17 與前筆友通信的紀念日2020-03-12 三個夢2020-03-09 在春風沉醉的夜晚觀察2020-03-05 事實上唯獨只有觀察者才是孤獨的雨夜觀察2020-02-28 視覺機器2020-02-27 夜間觀察2020-02-16 雨天速描2020-02-14 後人類之夢的結局2020-02-12 後人類夢境之42020-02-11 後人類夢境之32020-02-09 又一個後人類之夢2020-02-08 後人類夢境2020-01-09 我的自述2020-01-08 黎明的味道2020-01-06 心情是完全的歐式自助餐2020-01-04 聲音的武裝巡邏2019-01-20 趕出門看大象席地而坐未完成的視頻2019-01-19 後文字狀況2019-01-18 記憶的大廈 2019-01-17 糊里糊塗不知所謂越下越大的雨2019-01-16 名家推薦的位置2019-01-15 給攝影神話一顆星負評2019-01-11 低角度亂看的觀察2019-01-10 莎岡的破折號2019-01-09 高潮電影院2019-01-08 在自家附近拍照2019-01-07 星期天的FB紀事2019-01-06 急躁引擎2019-01-05 陽光照耀著句子2019-01-04 看電影22019-01-03 看電影2018-12-30 關於夢的造句練習2018-12-27 通訊狂歡2018-12-24 終究沒人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2018-12-17 去日本:第9-10日2018-12-15 去日本:第8日2018-12-14 去日本:第7日2018-12-13 去日本:第5、6日2018-12-11 去日本:第4日2018-12-10 去日本:第3日2018-12-09 去日本:第2日2018-12-08 驚鴻一瞥隨即消失無踪的人2018-12-02 裝滿影像的黑盒子2018-11-30 《機緣樂章》=不光是「好看」的反故事2018-11-29 告白被打槍2018-11-27 Anonymous的詩論2018-11-26 《傭兵隊長》是一本在今天也一樣會被退稿的小說2018-11-23 29年後在MOD看重播的少女心2018-11-21 怔忡於浮雲2018-11-19 下雨了


Copyright © www.penpal.tw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npal筆友天地 以上內容皆由各著作權所有人所提供,請勿擅自引用或轉載,並僅遵著作權法等相關規定, 若有違相關法令請<關於我們->聯絡我們> 。我們將以最快速度通知各著作權所有人且將本文章下架,以維持本平台資訊之公正性及適法性。
載入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