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子浮生
    馬家輝《江湖有事》之挪為己用
    2018-12-04   觀後感
    1186

          (一)
 在跳蚤市場的雜物攤上看見馬家輝的《江湖有事》,書還很新,只花 20 元購得。夾在兩場電影中間的等待時分,踱步去兩條街外的時髦咖啡店,嵌在遠處的光源彷若以弧線投射至桌面,隨手標記書中可挪為己用,做為與朋友談話之資的段落十餘則。

 馬家輝食衣坐臥逛街聽歌睇影拍拖不忘文化理論的引述及應用,諦當受用之處不少。例如轉引詹明信對〈教父〉之電影效應的社會學影評,『先是電影以扭曲的方式再現了社會,然後社會又以模仿的方式再現了電影。』但也有字裡行間不免走光,令人產生「理論誤殖」的懷疑,例如談到大和民族精神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具現,卻將短暫生命燦爛綻放所引發的美學感觸錯繫在「菊花與劍」此一語言名目下。

 《菊花與劍》是 Ruth Benedict 1946 年比較文化學的名著,這個極具文學意象的中文書名流傳很廣,從文章上下脈絡可以看出馬家輝似乎並未閱過原著,只是印象裡根深蒂固,又或者不知從哪得來三島由紀夫以武士刀切腹濺血飄染於櫻花片片花辮之上的印象太過強烈,遂將「菊花與劍」與大眾文化中頻以「櫻花」代表短暫燦爛之生命意象混淆誤用。

 Ruth Benedict 套用《武士的女兒》中的一景,在書中親自對「菊花與劍」之涵義做了闡釋:

 『 菊花養植在盆鉢裡,為了參加年度花展,裁植者用手把每一枚花瓣分開,用看不見的小線圈架在花中,使之保持固定形樣……當杉本夫人有機會把線圈取下時,她感悟這種偽裝的自然,正與身上傳統和服對身體姿容儀態的拘束相似,社會控制對比個人但憑自我意志自由行動……劍則是以身體為喻,擦拭身上的銹,使人像閃亮銳利的劍。』


           (二)
 馬家輝書中提到電影〈追殺比爾〉中的劉玉玲,『成為東京幫會首領,有人不服她的中日混血身份而粗言抗議,劉殺之儆眾,並對大家表示:為了表示對這件事情的重視,我將用英文作出下列發言……本來日語流暢的她忽然轉用英文狠狠訓斥手下,而由另一位法日混血兒提供即時日語翻譯……若由一位文化研究者來解讀語言轉換的唐突戲碼,他一定會說:亞洲世界被美帝征服……英語才是官方權威語言,是供全球人種信服膜拜的圖騰對象……然而到了電影的最後一場,語言應用有了新的運轉,劉玉玲和烏瑪舒曼單刀對決,用的卻是日語,在生死存亡的一分一秒,回歸最原始的求活狀態,自己的語言才是最值得信賴的依靠……』

 這位替昆丁塔倫提諾「語言解碼」的文化研究者指的應該就是他自己,不過講到關鍵時刻母語與外語的輪替轉換 〔 Ousmane Sembene 1975 年的後殖民早期經典電影 Xala 有一幕買辦父親訓斥用土語向他進行意識型態攤牌的女兒好膽就用法語說 〕,我直接聯想到的卻是湯瑪斯曼的《魔山》,遠景出版的世界文學系列,磚頭一般厚的篇幅全數忘光,唯有狂歡之夜主人翁由母語交談漸次改以外語對話的段落印象深刻,往往也是因為此節盈記在心,遂能根據這一小段,想起全書原已忘卻的內容。


          (三)
 話說隔日即將遠走異域的喬嘉德夫人特意粧扮前來晚會……沉黑的絲料,稀落,像是灑了一層金褐,臂膀裸放至肩,薄紗裡令人目眩的袒呈,如此激人心魄……可憐我們年輕的漢斯卡士托普無計應付,只能躲至一旁垂首悄悄細喘:啊!老天!

 晚會的高潮是化粧走秀,假面、變裝、或是易容,騷動、喝采、喧囂與肆意的笑聲。狂歡成了語言的藉口,他們以 Thou 互稱,數種不同的酒類混進一個杯裡,個個眼熱心野,詩興乖張而放縱……

 …他聽見背後有人叫喊,曼妙的外國語……後來兩人得以交談,初以德語兼雜夫人慣用的法語,「我的聽力較口說強,我們德國人……」「關於自由……智性的……」中文譯者每遇法語輒以其在故事中對男主人翁為外國語一律保留不譯……「你知道我明天去哪兒嗎?」隨著對話進展,外語頻率漸增,一頁中僅數行短語譯出中文,我心裡埋怨這位譯者……接下來一連多頁全是符號,我一字不識,閱讀至此焦慮兩位主角情事如何不得詳解,感到一陣心虛、慌張、急了起來……

 ……符號卻都飜成記憶裡自己親歷過的畫面:好像真的看到他們不說話,氣壓很低,女主角一直哭,然後上了計程車,把傘留給男生讓他自己走最後一小段路回家……男生往前了兩步,回頭望見車窗裡被埋在雨珠與一片光影中的女主角哭得更厲害了,這時候他突然急了,用跑的去追……畫面剪接得很快,就只覺得雨點越來越大,心跳越來越快……“ Je t'aime.. ” 他牙牙絮聒…她回首,一手握著門把,柔聲道:“ Noubliez pas de me render mon crayon ”,然後出了門去……


         (四)
 雖然連著數頁都是我完全看不懂的法文,但作為一個讀者卻也明白那該是怎麼回事……閱讀時感受到的心虛、慌張,失去自信,確如初告白那樣駭人心魄,實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湯瑪斯曼在書末的〈成書記〉裡說明:『……那表白的奇異性質叫外語的衣飾掩蓋了……外語放鬆他的困窘,幫他說出若以母語就永遠出不了口的話。』中文裡也是如此,要一個靦腆的男生用口語說「我愛你」,確屬尷尬困難,無法隨便出口的原因或與傳統中缺乏這幾個字的文化語脈有關。

  以上閱讀經驗包含有數重對視:(1)我閱讀書上的文字,理解其敘述內容,明暸(2)書中的兩位男女角色彼此間的對視……直到(3)對我有如「非文字」的天書出現,再也看不見故事,在視線被符號遮蔽的迷障叢中,自身經歷卻宛然在目……(4)咸信這一段章節作者若非先行曾有經驗,斷不可能安排扣合如此之巧,在這層意義上,作者的創作不啻一場自己與昔日之我對視的經驗……(5)作者與讀者兩造彼此透過自身的經驗媒合,作為讀者之我乃在閱讀中得以與作者對視。


              (五)
 在閱讀中感受與作者對視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其實在跳蚤市場的雜物攤上看見這書,隨手取來翻閱,作者論港片〈神經俠侶〉,心裡微震吃了一驚,沒想到真有人將這電影認真寫進書裡!心情莫名激動……



            (六)
 常見班雅明的評論者指出他有意識地將「拾荒」、「撿破爛」等意念寫入作品,構成解讀文本的數個核心暗鍵之一。例如他極具精神性地描繪同儕作家:「一個拾荒者喃喃自語地、頑固地以他的手杖,戳刺著陳腐的語言以及殘破的敘述,為的是將它們撿回推車……」,其實若說這是班雅明的自況應也無妨。他從關注形上、無限、永恆的歐洲思惟傳統,轉移到長久以來倍受輕睨,現象世界裡瞬息易逝又雜沓私密的日常瑣碎,尤其是那些無人多看一眼,但其實足以表徵城市生活之內在層面的各種雜物……

 ……正如同馬家輝自己所言,『用力多在殘山剩水裡打撈佳作』,他論『陳亦迅在〈神經俠侶〉裡有一場精彩的奔跑演出……港片導演都拍過演員在城市窄巷拔足狂奔,毫無保留地,跑盡生命裡的每滴力氣。劉青雲跑過,鄭伊健跑過……任何一位稍佔戲份的陽剛演員無不跑過……奔跑的過程……這是港人焦慮的所在。』

 引文裡雖然佔了好幾個句子,但其實馬家輝所談只以一部〈暗戰 2〉為代表,跑盡生命裡每滴力氣的兩人最終換上腳踏車雨中追逐(遊戲?),畫面配上鄭伊健唱的插曲〈敢作敢為〉,地點是……電視上看了十數次也無法確實辨認,畢竟我只是三天兩夜過路的遊客,這是不相干的旁話,暫且不理……與作者社會心理學家的身份相反,一生無業悶閒晃走的我,在這部電影裡注意到的卻是主角在路邊靜候佇立……

 ……陳亦迅送偶識的少女夜間返家,沿街走一段長路卻遇上大雨……少女即將出國留學,充滿希望樂觀地敘說他將前往紐約、巴黎、倫敦等等人生重要之所,修習美術、音樂、舞蹈、商業、金融與建築、設計等等,將在自我身上刻下重要印記之學;男子則平靜說他出身於此區菜市場一帶,居住於此,活動於此,平時很少離開此區,亦無多餘想望……

 雨勢太大了……兩人在馬路中央候車雨棚下沉默無語直直站立了好一會兒……雨勢太大了,兩人沉默無語……而時間則在雨中抛沙似地奔流……


          (七)
 人生多少總會遇上幾場你想躲也躲不掉的大雨,那麼淋漓盡致的……第一次在 cable 節目裡看到這一幕,心裡很有感觸。我放大去看陳亦迅於雨中之靜立,自然是有自身經驗的細瑣脈絡留白未說,既不足道也實在難以向人啟齒,或因傳神難矣,解人難矣。咸信馬家輝之能看見港片中男性角色之急跑狂奔,在他自身的經驗脈絡也必然有些私人的話語扣中未發,猜想他在書中的議論絕不止於社會心理學訓練出的學術眼界使然……


               (八)
 ……電影即將開演,時間已經很緊迫,我趕忙收拾用跑的回戲院,心裡卻仍止不住嘮嘮叨叨想再多說些話語作結:我覺得自己懂得作者在說什麼,如果作者看到這篇文章,不知他能否相信我真的讀到他在文章中保留未說出的話?甚致,他會不會也嘮嘮叨叨反過來問我:『我懂你寫這文章為了什麼,但不知是否你能明暸我是如何懂得到底你想說些什麼?』

 在閱讀中感受到與作者的對視實是非常難得之經驗,不知是否基於這個原因才導至後來數位年齡相仿的作家各揭自我成長背景之《1963 對照記》的出版計畫,雖然尚未閱讀,但看網友評論談起這本最新的書幹聲連連,認為不值得上博客來花一筆新書的錢,簡直想把書拿去外面丟掉,讓回收業者撿去也好……然而……我不知道……或許發表負評的讀者只是剛巧未能在這一場閱讀中趕上與作者的對視……又或者,有幸與一本書的作者取得對視,其實更難得是我們與另一個自我對視的機會……


       (九)
 可以附帶提及的是那時我被現在早已失去聯絡的阿力拖去戲院看首輪的〈追殺比爾〉,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看昆丁塔倫提諾的電影,因為以前從沒看過這樣慘烈的殺戮,情緒上很不愉快;不過 Nancy Sinatra 唱的 Bang Bang 感覺很好,有一種迷人的氛圍在時空中延續 30 餘年不曾消褪,確實勝過找人錄唱新的版本。回家找出舊唱片,封面上當成短洋裝穿的粗線浮雕毛衣配長筒靴,煙視迷矇,即使今天穿出門仍很搶眼。

 至於馬家輝論〈神經俠侶〉是放在「我的灣仔」這樣一個街頭晃遊的城市速寫本裡提及;利用二輪戲院、錄影帶行、及有線頻道的港片勉力支撐三番幾次總把人生搞到瀕於破碎的我去香港旅遊,根據香港文人、作家且是民間學者的馬國明所寫《馬路社會學》中一篇有關在灣仔的時光街頭晃遊的文章,按圖索驥,亦步亦趨。可惜沒有見過馬國明原書,文章是從小斯編輯的其他文選取得複本。遊港時曾至舊書鋪訊問,模樣百分百文青的店員聽了書名愣了好一會兒……說不算難找,但最終還是擺出甚感遺憾的表情陪我苦笑了半响,說不得,只好從後台另外拿出幾本剛從回收場最新撿拾來的舊書算是安慰補償……












上一篇 下一篇

看一篇其他筆友的文章 2024-03-02 Re:見網友2023-07-19 虛無話語,No.12023-07-02 菜市場少年2023-06-23 日光飄移2023-05-18 秘境的邏輯2023-02-01 飯店酒吧的私人考古學2023-01-11 透過我媽的醫病史幫她重描一張連我也不識的新畫像2023-01-10 以原始碼的形式開啟通聯紀錄2022-04-02 最後的躲藏2022-03-31 秘密共生獸2022-03-30 發動色情引擎2022-03-29 真實的邏輯2022-03-26 今夜我在暗室2022-03-17 我的意志等同慵懶趴癩在陰冷蕭索空氣裡的一隻棄狗2022-03-16 一間日式食堂的興衰史2022-03-15 用.doc格式寫的偽日記2022-03-14 即逝感2022-03-13 音樂是海洋2022-03-12 在世界的背後感2022-03-11 回憶的拍攝機2022-03-06 油漆之夜2022-03-05 改由文字當鬼的捉人遊戲2022-03-03 一份紀錄現場的音樂總譜2022-02-28 堆積美學2022-02-26 特區的邊界2022-02-25 一場只有7+1人參加的rave.party2022-02-22 騎上我的摩托車2022-01-24 人生瑣碎大全集2020-12-22 記錄的意志.6之32020-12-22 破損經驗.6之42020-12-22 一款非常奇葩的歷史遊戲.6之52020-12-22 跟著你看書.6之62020-12-08 3之1,適合在書房玩的滑塊遊戲2020-12-08 3之2,在豢養蠹魚本身就快風化的房間盤點記憶的霉2020-12-08 3之3,影響的焦慮2020-11-13 過多的愛情2020-11-06 察看街景地圖2020-09-27 一張家人的照片2020-08-18 學梁朝偉看心理醫生2020-08-11 利用google街景車重拍紅氣球.6之22020-08-10 若只是以自我意識擴展心中的世界,就是不用相機也做得到2020-08-04 含螢幕的一家人2020-07-30 從溫德斯電影走出來的人.6之12020-06-29 書評之後—從公評論到私導讀2020-06-10 進屋脫鞋與在窗口陽台晾曬衣服2020-03-18 普通照片攝影展2020-03-03 打字練習 2019-01-20 寫一封信2019-01-17 大胃女王與政治經濟學的風向2019-01-13 四種不同向度的交會2019-01-03 冬雨來臨前去隔壁鄉鎮旅行2018-12-28 意義與封存2018-12-25 多麼第三世界呀2018-12-04 馬家輝《江湖有事》之挪為己用2018-11-27 意義之地下水道2018-11-19 一切都是影像


Copyright © www.penpal.tw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npal筆友天地 以上內容皆由各著作權所有人所提供,請勿擅自引用或轉載,並僅遵著作權法等相關規定, 若有違相關法令請<關於我們->聯絡我們> 。我們將以最快速度通知各著作權所有人且將本文章下架,以維持本平台資訊之公正性及適法性。
載入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