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點忙,先快閃紀錄這個感想
看到一篇文章說到童年時期,遇到容易對孩子發怒的父母,孩子可能就會將父母當時的情緒大量吸收到身體裡
而這個經年累月吸收的量,是很大的
我想到,當孩子成為父母時,很容易複製當年的教養方式,一代一代傳承
雖然孩子覺得很痛苦不想跟父母一樣,但長大遇到類似的情境,在那份潛意識的衝動下、習性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當年父母的反應,應該是說,是用一樣的情緒來處理
為什麼?因為那是一份代代相傳的情緒(雖然講得武斷,但也是我的假設啦)
即使你不認同那樣的教養方式,但如果沒有學習另一種處理方式,很可能就會複製當年父母的模式(頂多降低規模)
例如我自己面對孩子,在某些不符合我期待的狀況下,我心中常常爆炸出一些不耐煩的情緒,想狠狠大罵一頓
也許在當下、或事後,我覺得這樣是沒必要且不合理的
但不耐煩、暴怒(在心中),就是我當下面對現實最直接的反應
差別只在於我能否用理智壓得住或壓不住(大概一半一半吧,敝人功力尚淺)
現在想想,也許那份殺不住車的不耐煩和爆炸,其實是我童年時來自我父母的情緒
長大後只要遇到類似的開關,這些情緒就衝出來了
我其實也很常思考
明明我覺得我的個性比我老公好(例如同理心、正義感、以大局為重之類的...都自己講哈哈羞)
但他的個性確實比我平穩許多,他的心境有點像是湖泊,一直都是那麼平和,自顧自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他個性上有很多不配合與頑固的部分,例如太有主見很難相處,出門就像丟掉不報備那種,但他在家基本上都是自得其樂的)
看完那篇文章提出的觀點
整個豁然開朗
他小時候真的沒在吸收來自他人的惡劣情緒的
他沒被這樣對待過,他是在很溫柔的家庭長大的(是長大還是寵壞哈哈)
但我小時候家中常常有人大吼大叫,我躲在角落好害怕只希望發脾氣的人趕快結束,心中常常都是覺得恐懼而痛苦/ 也很擔心媽媽
所以,家庭教育/成長背景似乎有點重要
能夠讓孩子在溫柔呵護的家庭中成長,真的很難得,也是身為父母的成就(我真的覺得父母能夠做到這樣就很棒了)
如果現在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我想應該一半以上的童年應該都蠻辛苦的
大家一起加油,呵護我們的下一代
總之,以上是一種假設性歸因
不要太認真看待
提出一種可能而已,順便整理思路(因為我老公好有趣很愛研究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