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4
2021-06-15
歲 巨蟹座
台灣
0 ,0
基督教
大學
醫療
個性
興趣
閱讀寫作 電玩對戰 動畫漫畫 電視電影
電影
劇情片 動作片 科幻片 動畫片
音樂
西洋歌曲 電影配樂 動畫配樂
寵物
狗 貓
旅行
在旁人眼中我們總活在自己的世界 對我來說卻是每個人都在這世界活出自己
圖書館重新開放,閒暇之餘重遊書海中 在小說的世界裡,能夠忘卻現實的紛擾和時間的流動 在筆下時代背景,藉由無窮的想像力 化身成主人翁,來場不曾有過的冒險 但我想最主要的是滿足自身的空虛 這份空虛感究竟從何而來何時離去 始終沒有確切的答案能夠明理所以 直到檢視閱讀喜好才得以窺知一二 永遠記得在國中時接觸倪匡《衛斯理系列》 對還是小鬼頭的我來說,可是充分滿足無盡的好奇心 緊接著《千禧年三部曲》犯罪小說 第一次體會到原來閱讀真的能欲罷不能 就如推薦序寫道「宛如毒品般令人上癮…」 後來那陣子反烏托邦青年小說陸續問世 《飢餓遊戲》《宿主》《移動迷宮》 身為小說迷對電影化樂觀其成 直到看完電影才明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還有丹布朗系列小說《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 《失落的符號》《地獄》再到最近的《起源》 雖然被戲稱為公式書劇情,但卻不減藝術人文與陰謀謬論結合的風采 若希望哪部作品能夠電影化 首選絕對是有著魔幻寫實筆觸遺忘書之墓系列 《天使遊戲》《風之影》《靈魂迷宮》《天空的囚徒》 不過出社會後總覺得小說的吸引力不像以往強烈 於是從經典出發《悲慘世界》《孤雛淚》《基度山恩仇記》 《人鼠之間》故事張力豐富,結尾韻味繞了印象深刻 漸漸地發現以刻畫女性為主的題材深得我心 尤其是《簡愛》《遠離塵囂》《理性與感性》《北與南》中女主角的聰慧、獨立自主、富有主見 在愛情婚姻上不再是盲目堅守世俗而是順從自己的心意的描寫 當然對現今的我們而言,女性擁有如此特質在正常不過 但試想在19世紀的氛圍下,能有這番論調實屬難得 而當知道這些作品被冠上「反基督」「違反普世價值」 對被加諸的謾罵與罪名是多可笑至極,不免感到氣憤與不捨 雖然在《小婦人》和《清秀佳人》中難免還是看到 要求女性保持那年代應有的形象而改變自己 但大抵來說不至於像過往般極端 說來好笑在潛移默化下似乎對愛情的懷抱便也停留在那時代 有如《法國中尉的女人》《茶花女》般,盼望有這麼位女孩等著 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就像《似曾相似》裡得以體會短暫的美好時光 和無法終成眷屬的悲痛,我想這就是空虛感的由來吧
歲 台灣
33歲 香港
31歲 台灣
24歲 台灣
34歲 台灣
25歲 台灣
37歲 台灣
27歲 台灣
46歲 台灣
28歲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