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陽台上來了一隻蟬,一動也不動的停在地板上,平常習慣把陽台整理乾淨的我,卻不自覺的放任它停留,彷彿潛意識裡不想打擾它的寧靜,直到過了許久,才知它死了。
小時候,對於蟬的印象,是既熟悉卻又難以言喻,
國小的教室和校外的公園,只有一牆之 隔,公園裡花木扶疏,有一些鳳凰木雜立其中,交錯的枝條間,時而傳來長長鳴叫聲,當時在課堂上課時,傳來的蟬鳴聲,理論上會覺得討厭,但不知為甚麼,總只是在心裏暗暗和淡淡的說著:聲音怎麼又長又有點吵.
長大後才知道,蟬聲的頻率不低,以G大調來看,粗估約在SI的音階,加上以它小小的身軀,音量卻大,因此在夏日裡,它能成為自然界裡的歌唱家,也不難理解.
但它的生活史,卻令我訝異,原來有些 蟬的幼蟲,得在泥土或樹洞裡待數年到十幾年,才羽化為成蟲,接著上樹後,只能活數個禮拜到一個月的時間,在黑暗中,漫長等待生命的誕生,卻只有如此短的壽命,無 法理解造物者為何如此安排。
但知道這件事 之後,似乎稍 能 明 白 ,為 何對 蟬有難以言喻的感覺了.
今年還沒有聽到蟬聲,對於蟬的回憶,卻如此鮮明,僅以一首小詩,融合那今昔不同的感觸.
夏蟬
回憶中的蟬聲
參差著那童稚時的難以言喻
留住清晨微露的樹
一夜的呼喚
見到的是
那從沉睡中甦醒的蟬
在黑暗中
漫長等待的蟄伏
羽化後沒有成仙
只隱藏在那交錯枝條間
如老僧入定 卻又不甘寂寞
於是悄悄地化身
成為那自然界裡的高音主唱
勾 引出了豔夏
用那芳華般的短暫青春
也要唱一首知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