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買早餐不小心瞄到路人專注的螢幕,奶奶問孫子:
「我是個好人吧?」孫子遲疑沉思後回答:「過得好就容易
成為好人。」
兩句對話至少包含了拆解前世代倫理學的三項反身思考:
(1) 什麼是善?〔孫子的遲疑意味了可以有不同的標準或定
義,以致讓他迷惑。〕
(2) 根據善的標準或定義來判斷個別行為,〔角色的猶疑暗
示了這個判斷動作的當代衝突性。〕
(3) 以前那些善的標準或定義不過是某種類的人依據自身經
驗寫出來的界定,尤其指的是不須操心現實生活米麵油
鹽,一生沒有深度接觸社會底層民眾的人,例如擁有政
治權威的貴人,有錢人和知識份子。
只是短短 5 秒 的連續劇,看到以前在學校選修哲學通識
教科書上使用普遍理性與規範話語堆砌成的那棟老舊的倫理
學大廈正在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