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9
2014-10-26
36歲 O型 獅子座
中國
1989 ,8
佛教
碩士
教育/研究
個性
心地善良 古道熱腸 幽默風趣 性情中人
興趣
閱讀寫作 聊天哈拉 音樂欣賞 豢養寵物
電影
文藝片 劇情片 喜劇片 記錄片
音樂
國語歌曲 爵士藍調 懷念老歌 古典音樂 國樂宗教
寵物
狗 貓 龜
旅行
狀態:我知道有一天你会来,抱着三部中篇一瓶白酒
给熟人看到感觉好羞耻,哈哈 还是写给陌生人看吧~
我们今天讲了一个公式“成效=目标*能力*能量-干扰”,其实我写之前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但写出这个公式的那一刻,觉得不妨做个大胆的类比,也许不准确,但应该也蛮有意思的。 这个公式中的四个变量,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首先,如果可以量化的话,圆满的人生中一定要有3个数值比较高的变量,一是有清晰的目标(有比现状更好的愿望,且坚定明确),二是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力可以分为内在能力(创造性思维智慧)和外在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保持高层级的能量,一个人的大多数状态维持在起码二三百以上。 再次,只有一个变量越少越好,那就是干扰,干扰包括一个人对自己已知或未知的限制性的因素,干扰因素繁多沉重,姑且看为每个人终生都在抗争的心魔。 这是公式适用于每个社会中的人的属性,按照时空顺序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解释为: 在某个领域定目标---学习相应的知识,掌握原理---亲身实践,知行合一---所有过程中保持正向心态---减少内在阻力产生的影响 如果这几个变量控制的很好,就在人世间可以达到成就的话,那么这世上最有成就的人都是怎么做的?也许人也不尽善尽美,好吧,那么代表着几个变量的最高智慧是什么呢? 如果我把这个公式写成这样,可能就更有类比性: 成就=发愿(目标)*智慧俱足与知行合一(能力)*慈悲(最高能量)-心魔障碍(干扰) 以真为喻,以喻为真。东方文化很喜欢用比喻的手法,我发现这前几个高数值变量被象征为四个极重要的特征,佛教文化中告诉我们:如果有世人要得成就,那就要将如来座前这四大菩萨作为终身导师,他们鲜明的特征,代表着佛法在世间的四种维度的资粮,他们俱足的正好是: 1、发大愿的地藏王菩萨---目标 人一旦有大的愿力,就不会被眼前迷宫般的人生所左右,不再为眼前选哪条路而迷茫,而是能抽离出走迷宫的角度,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人生的迷宫,也让自己的人生被赋予好命题和意义。在佛教智慧中,行大愿的代表地藏菩萨,由于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为被称为“大愿”。地藏菩萨的愿力极大,发愿救度一切饿鬼道众生。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曾几度救助过自己在地狱道的母亲,并发愿要救度一切在罪苦众生。当然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的不一定他发大愿的内容,而是他发大愿的精神本身。 2、代表最高智慧的文殊菩萨---内在能力 我们世人在三维空间里凭借着逻辑思维等优势给万事万物塑造了各种规律,因此善用思维,学习规律,掌握原理,是我们启及目标的基础,在脑力代替劳动力的今天,社会公认思考学习能力是代表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条件,而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增长,他作为如来佛的老师,智慧超群、洞悉般若,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的智慧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间法”和“出世间”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智慧)。我们须学习文殊菩萨的世间法智慧,在这里我想作比方的是能力中善用智慧思维的特征。 3、以实践为代表的普贤菩萨---外在能力 头脑聪明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必定是实干家,付诸践行,积累经验才能检验真知,像曾国藩一样躬身入局的人也更能做到知行合一,普贤菩萨的特征则是难行能行,不辍不止,被称为“大行”。“大行”是指普贤菩萨在实践佛法宏旨(普度众生)方面极为尽心尽力,再难也不中断、再苦也不停止。我们礼拜普贤菩萨的真正意义在于像普贤菩萨那样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地将佛法真谛付诸实践,在世间法中,任何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意志和情感统一的时候,也能学习持之以恒的实干来积累经验。 4、代表最高能量的大悲观世音菩萨---能量 在霍金森能量等级表中,最高层级的能量被称为开悟,也有时称为爱,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著称,他是典型的开悟且有大爱的菩萨。因为他随时随地悲悯众生、救苦救难,因而被称为“大悲”。观音菩萨之“大悲”,是指其胸怀大慈大悲,“慈”为予乐,为众生带来欢喜快乐;“悲”为拔苦,为众生解除痛苦。其实观音菩萨早在过去无量劫前已修成佛果,但菩萨悲悯众生,不忍众生疾苦,而选择倒驾慈航,普渡苦海众生,观音菩萨的美名早已传为佳话,成为我国信众最多的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特征,反思过来就是不断递进我们的能量层级,当个人的能量达到很高层次时候,就会为他人而谋福祉,就像社会上的很多企业家确实是坚持创造社会价值为初心的,维持这种很高的能量层级成功就更加容易,这也像很多人所说的积攒福报,当论起心动念。 最后一个变量叫做干扰,我们也可以成为内心的枷锁。先插一个额外的话题,以往我们进佛教寺院时,一般刚踏进门都会看到几位金刚和护法,有时候是四大天王,有时候是韦陀将军,也有时候是大黑天等等,他们身形高大威武,且与里面慈眉善目的佛菩萨们刚好相反,护法通常与我们怒目而视,藏传寺庙的护法形象更甚。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众护法誓要护卫佛法,对每个修行人来说,护法对内心恐惧、习气杂乱等等心魔障碍能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对负面能量最直接的戕杀作用。如果我们对菩萨们的慈悲是感恩的话,我们对护法则须怀有敬畏,他们代表的是能察觉出任何不正的能量的特点,因此使得我们要谨慎察觉自己的内在,调伏自己的内心烦恼,在这里可以比喻为干扰我们的内耗、模式和盲区(不容易发现的习气)。 综上所述,由心理咨询公式中的几种的变量中可以与佛法进行类比,这也证实了文化的相通之处,也方便我们思考运用。
九月末是低落三个月的一个结点,我给自己感情上戒毒的时间一直比嗑药的周期长,那些天我在阳台上扔了一块毛垫,下了班瘫在那儿看杂志,从来没耐心看小说。 但是这趟回家前,我看完了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网上一个女孩儿推荐给我的,她说,她没读完,叫我去试着读下去。记得前段时间一个来自ONE的年轻作家直播时也推荐了这本小说,当有两次以上,同样的信息以偶然的时机透露给我时,很难不会注意到。 按懒散习惯来说,读一本长篇小说总是以漫不经心的打开翻翻为开始,不会抱着多大期望能读下去,然而能读下去并且读完的,一定程度上都是好小说。 关键是人毛姆大大还说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最近我太需要被收容了。 后来我看了看这本小说的豆瓣评论,心想幸好没先看评论再看书,不然我一定不会看这本书的。所以我建议看书看电影前千万别看推荐或者评价,他们说的跟你感知到的也许完全是两回事儿。 说,月亮就有一个,六便士满地都有,你是抬头看月亮呢,还是低头捡六便士。他们说这是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碰撞,这本书就是讲主人公不顾现实的重重障碍,毅然舍弃无忧的生活去追求他的画画梦想的。 现实和梦想表示很冤枉,它俩其实没多大矛盾,矛盾还的该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尿性吧。 汪峰也不可能时时出现,追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并且通俗易懂。 何况人画家说了,他不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陶冶情操的,而是不画画整个人就活不下去,"一个人掉进水里,他如何游泳是无关紧要的,游得好坏都无所谓:他不得不挣扎出来,别让淹死才是大事。" 如果你是熊猫,我偏让你生活在草原,你一定心痛的无法呼吸,因为没有竹子吃你活不下去。不去安放一个具体的梦想是完全可以的,需要活的是自己这事只有你自己知道就行。 我越来越觉得生活没有那么多二元对立面,谁说的一定要把这俩反差对立起来你去选择一个,你就follow your heart不行么,你为什么就不能三四五六七次多角度不同时间段随时改变你的人生戏路呢。 活着的方法论那么灵活生动,佛祖说这是善巧,通俗讲是可以玩花招,这些只是你的手和脚,你用他们打字变魔术拿菜刀撩姑娘都是可以的,你对方法的自如运用代表你对现实生活的招架能力。至于被人们用烂的“梦想”一词,是指你与某种情境或技能有种莫大的缘分,并且总是与个体天性和本能有直接关系。 “皈依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有些人通过激变,有如愤怒的激流把石块一下子冲击成粉末;另些人则由于日积月累,好像不断的水滴,迟早要把石块磨穿。” 但是最终,你的目的只是皈依,当你登上方法论的阶梯,你才可以做自己的事,也是真正的事。 我们总是反抗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的心防。 题目是我瞎编的。
35歲 日本
35歲 台灣
35歲 中國
36歲 台灣
34歲 香港
34歲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