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傳來陣陣嘈雜聲,金屬碰撞的鏗鏘,木箱拖曳的沉重,還有工人們此起彼落的呼喊聲。這些聲響不斷衝擊著我的心房,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個時代的句點正在被打下。樓下那家飄香四十餘年的燒臘店,終究敵不過時代的洪流,默默收起了招牌。
記得年少時,每天清晨都能聞到陣陣誘人的燒肉香氣從樓下飄來。老廚師天還沒亮就開始忙活,架起燒臘爐,紅磚牆上掛滿油亮的燒鴨、叉燒,玻璃櫥窗裡的燒肉金黃酥脆,在晨光中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那時的巷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附近的街坊鄰居、趕著上班的上班族,還有遠道而來的老主顧,都為了這一口傳統的好味道。
老廚師的刀工是祖傳的絕活,站在砧板前,手起刀落間,一片片完美的燒臘便呈現在客人眼前。每一片的厚度都恰到好處,既能保持肉質的鮮嫩,又讓醬汁完美地滲入每一片肉中。他常說,這門手藝得花上十年八年才能真正掌握,當年他拜師學藝時,沒少受責罵,但正是這種嚴格的要求,才能把每一道菜都做到極致。
這些年來,他也試著找徒弟傳授這門手藝,但年輕人總是待不長。有的嫌工作辛苦,有的覺得前途渺茫,更多的是無法理解他對這份工作的執著。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琢磨火候?為什麼要堅持傳統的做法?為什麼不用機器切片?面對這些質疑,老廚師總是搖搖頭,默默地繼續他的工作。他知道,一旦改變了,那份記憶中的好味道就會消失。
四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足以見證一個社區的變遷。曾經熱鬧的街道,如今已經換了模樣。年輕人追求快餐便利,外送平台的興起,連鎖餐廳的林立,都在一點一滴地蠶食著這些老店的生存空間。那些講究火候、堅持手工、原本該代代相傳的老手藝,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漸漸失去了容身之處。
今天,看著工人們把那些陪伴了幾十年的老傢具、廚具一件件搬上貨車,特別是那張沾滿油漬的老砧板被搬走時,老廚師的眼眶紅了。那把用了大半輩子的片刀,那些沾染歲月痕跡的瓷碗木筷,都將成為舊時光的見證。最後一批常客來道別時,老廚師強裝鎮定,卻在切最後一塊燒肉時,手不自覺地顫抖起來。這一切,都將隨著他的退休,永遠成為回憶。
他站在熟悉的廚房裡,輕撫著那些斑駁的牆面,彷彿在撫摸歲月的痕跡。四十年來,他幾乎天天都在這個位置上站著,看著無數客人來來去去,看著這條街巷慢慢改變。這裡承載了太多故事,太多回憶,每一道菜都是用心烹調的,每一份料理都傾注了他的熱情。
樓下的喧囂漸漸平息,夕陽的餘暉灑在已經空蕩的店面上,映照出一片淒涼。這不僅僅是一家店的結束,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落幕。那些充滿人情味的街坊老店,正在一家家消失,帶走的不只是一種味道,更是一代人的記憶和手藝。看著老廚師最後一次收拾廚房,四十年的光陰,就這樣悄然隨著夕陽西下,化作了巷弄中的一段往事。
也許多年後,當我們再次經過這個轉角,這裡或許已經變成了一間便利商店,或是某個連鎖品牌的分店。但那些晨光中的燒臘香氣,那些人來人往的溫暖回憶,卻會永遠留在這條街上,留在每個曾經駐足於此的人心中。只是可惜,那份無法傳承的手藝,那些即將失傳的老味道,終將隨著這一代老師傅的離去,永遠消失在時光的長河裡。這就是城市的命運,在時代的巨輪下,我們只能目送那些美好漸行漸遠,卻又不得不接受改變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