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失眠夜,那就來寫一篇讀書心得好了,也不敢說是一篇讀書心得,就是一本讓我有感的書吧。
每個月都會幫小孩買書,因而認識了一位台灣青少年文學作家,張友漁,聽這名字會以為是個男生,其實是一位女性,我覺得她簡直是青少年文壇的吳念真,認識她的第一本書叫做"我的同學是隻熊",身邊看過的小朋友都說,為什麼看完有種想哭的感覺,可以把故事寫的讓小朋友由衷地說出心情,這說故事的功力真是太厲害了,也因此陸續買了許多她的書,這位作家有著溫柔、溫暖的心,關心著社會議題、關心著地球、關懷著弱勢,但是她不強調這些人、事、物的劣勢,她只是在說故事,然後故事中又帶著光明。
西貢小子,敘述新住民以及新住民之子在台灣生活遇到的心路歷程。西貢,越南戰爭之後就改名為胡志明市,作者使用西貢這名字,我覺得除了因為寫作的日期較早之外,還有在呈現台灣人不看國際新聞,不瞭解國際時事,但是對待東南亞國家又帶著優越感的傲慢態度。台灣人對於新住民的印象總侷限在他們是被買過來的,常常很不客氣的對她們說,妳先生花多少錢把你買來,或總被婆家的人懷疑偷偷寄錢給娘家人,某些新住民如果聽到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時,應該會白眼翻到月球吧!還好這本書裡的先生對太太很好,雖然不善言詞,也常被婆媳問題搞得兩面不是人,但是他有個正確的觀念就是,這是他的太太,不是買來的生產工具,他照顧太太娘家的人,也會幫太太瞞著媽媽去匯錢給越南娘家,婚姻中陌生、委屈,因著理解而消散。
西貢小子原本在越南生活了五年才回台就讀小學,他的口音帶給他的校園生活是充滿了衝突與歧視,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新住民之子,大家越來越能認識不同的文化,所以化解了許多誤會,西貢小子由原本的不適應到後來以自己的背景為榮。這轉捩點就在一次放學的路上,他遇到警察在處理移工的打架,兩名越南移工爭吵不休,但是警察聽不懂他們在吵什麼,西貢小子當下當起了翻譯,協助警察處理了這樁糾紛,他為自己感到驕傲。他的爸爸是個鐘錶修理師傅,專長修骨董錶,有天一個外國人特地來找爸爸修手錶,之後有許多記者上門採訪,西貢小子才知道,原來拄著拐杖,肢體不便的爸爸,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
這本書用新住民的視角、西貢小子的視角,貫穿整本書,原本我只是先翻閱幾頁,之後可以跟孩子討論這本書,沒想到一看就欲罷不能,而且只是前面幾頁,我的心情變得好沉重,眼淚都快掉下來,或許跟之前的工作經驗有關吧,對他們的經歷特別有感,也讓我想起過去處理得不夠妥當的個案,心中的歉意翻湧,為著自己不專業、不成熟感到懊惱,只能在心中不斷地說對不起,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