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市中心辦事情,經過一間老字號的蛋糕店,買了一個小時候常常吃的蛋糕,孩子們放學回家看到就忍不住切了一塊當點心,隔天當早餐的蛋糕很快就完食,翻開櫃子看到麵粉快過期了,心想那就久違的做個唯一會做跟只愛吃的蛋糕吧。每次做這蛋糕就會想起多年前在美國看到一個移民過去的老奶奶,她在廚房裡優雅的攪拌以及脫模的模樣,那個優雅讓我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
下午烤了兩個戚風蛋糕,放涼脫模後,兩小吃了四分之一,為家教老師留了四分之一,給朋友的小孩吃了八分之一,問她是否要帶一個蛋糕回家?她說你問我媽媽,我說你想吃就帶啊,何必問媽媽,我是問你呀,她不好意思的說好啊......到廚房幫她打包那一個蛋糕(包得像外面賣的),在廚房聽到她說:我媽媽都不會做這個,我心想,你媽媽很會賺錢啊,會賺錢還怕吃不到美食嗎?
晚上收到朋友的訊息,說她的小孩一上車就說阿姨的麵包可以媲美春上的布丁蛋糕了,阿姨可以賣蛋糕了,回家還騙爸爸說這是他們去買的蛋糕,今天早上收到朋友的訊息,她說:妳的蛋糕好好吃,真的可以拿出去賣了,比你家樓下麵包店賣的蛋糕還好吃,難怪小孩贊不絕口,最後還加一句,真心稱讚。這蛋糕你們不是都吃過嗎?很久之前就常常吃了,應該是太久沒有吃到,所以忘記這味道了。女兒說家教老師吃了第一口就稱讚說好好吃......很喜歡聽到朋友說蛋糕看起來不小,但是吃到最後卻覺得意猶未盡,或是說我家小孩一下就把蛋糕搶光了......每次請你們吃蛋糕,我都是很用心在做的啊。
很多人跟我要食譜,我都大方分享,這食譜是我研究了網路上的食譜然後自己再加以改變的,配合自己不愛吃甜的口味,但是同樣的食譜,做出來的味道就是不同,記得美國的那位奶奶也給了鄰居同樣的食譜,但是鄰居做出來的蛋糕就是比較乾,而且沒有奶奶做的"韻味",這是否就像是同樣的食譜,但是每個人做出來的菜的味道就是不同是一樣的道理,料理、甜點都能代表廚師想表達的心意,或是料理者的個性?我還喜歡做比利時鬆餅,與普通鬆餅的不同之處在於比利時鬆餅比較扎實,畢竟是用高筋麵粉揉麵團而來的,女兒的閨密很喜歡我做的鬆餅,我給幾個就能吃幾個,常常吃完還問什麼時候還要做。
餐點就跟人一樣,也像咖啡師泡咖啡一樣吧,帶著料理者的個性、情緒、情感,同樣的食材、同樣的咖啡豆,但是帶著料理人的故事呈現出來。我也得喜歡我自己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