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日本有一個新聞,或許已經算是舊聞了,一個單身男子和初音未來結婚了。
有人支持他,有人嘲笑他,有人感嘆世風日下(或是類似的甚麼形容詞)。
我想說,如果結婚了,就已經超前許多花了一輩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的人了。
我對於初音的印象是,他是一個找不到主唱的創作者可以利用的一個聲音資源,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或許最初就是這樣),他有自己的人格、有喜愛的東西、討厭的東西、常做的事或常說的話之類的。還有常跳的舞。
我對於他的歌印象不多,坦白說我不是很喜歡他的聲音,我認為人類的嗓音,口腔與喉嚨發出的那種微妙的共鳴是不可取代的。
尤其是那些不夠完美的部分,其實所謂的唱腔或者特色當可以算是偏離標準,不夠好(或是過於好)的部分。
我在聽歌手的詮釋某一首歌的時候會注意那不完美的部分,並被那個深深吸引。
人不完美得很完美。
大概是這種感覺。
雖然這麼說可能對於初音音樂的創作者不好意思,不過我還是喜歡真正的人聲。
不好意思,我考慮到你們可能找不到主唱這件事,必須說聲不好意思。
初音的歌當中有一首我還算是喜歡的,歌名叫做花束與水葬,好像是叫這個名字沒錯。
如此,話題回到那個和初音結婚的人身上,我想他結婚以後肯定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初音的人格,因為他的人格是集體創作的,所以可以說沒有私下人格,只有公眾人格,而公眾人格的表現又過於美好,過於博愛,怎麼說呢,我認為作為偶像可能是一個適合的對象,而結婚對象的話可能要再想想。
像是寫小說當中會提到的那樣,角色有平面人物和立體人物。
平面人物會遵守同一個特徵,不斷做著被大家認為會做的事,完成一個概念之後會功成身退,而立體人物則會不斷的變化,利用自己的價值觀做出判斷。
照這樣看來,我認為初音還有點太像平面人物的感覺。
所以與其說是婚姻,不如說更像是某種宣示。
宣示自己愛上的是大家集體創作的平面人格。
由0和1組成的人格。
在這個世代0和1可以成為人們寄放愛的載體,不過我認為對於愛而言,0和1太過理所當然了,其中沒有類似把手的地方可以讓愛去抓取。
就像我曾經聽到一個吉他新手問老師和弦級數的問題,老師講解完了以後,他好像還是有點不懂,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你照剛剛的規律實際數一遍就會知道了,這只是數學而已。另一個同學回答他。
是的,實際數一遍就會知道了,1+1不會不等於2,數學就是世界上的真理,沒有什麼可以解釋、或是妥協的餘地。
那麼愛呢?
我認為數學,0和1以及真理都不是安放愛的好載體,因為愛需要有妥協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