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兒子放學後問我台海是否有發生戰爭的可能?(顯然兒子已經在學校討論過了)
我說我沒有答案,但我希望不會.
我是在台灣出生的芋頭蕃薯.
父親是外省人,母親是台灣人.
戰爭讓兩個原本分處海峽兩岸的人結合在一起,
這大概是戰爭之於我的唯一”益處”吧.
我對於戰爭的意識來源有兩種情境:
外公是1910年在日本殖民時代出生,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曾被日本人抓去南洋當軍伕.
外婆說每當躲空襲時,炸彈如降雨般落下,在最危急的時刻,總會看見觀世音菩薩現身在空中承接炸彈,保護黎民百姓.
另一方面則是從小耳濡目染於父親在描述大陸撤退來台時的兵荒馬亂、生死存亡的畫面歷歷在目.
長輩想表達的是戰爭時的”天地不仁”,
但我看到的是老百姓在面對戰爭時的無能為力,
求生存已成為戰爭時唯一最卑微的希望.
所以我對兒子說:
因為就絕大多數的平常人民百姓而言,戰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我的外祖父在日據時代去南洋當軍伕,外祖母獨力帶著我的媽媽一家兒女苦等外祖父的歸來;
我的父親年少時因戰爭從大陸來到台灣,自此與父母家人天人永隔.
因戰爭而起的時代悲劇多不勝數,所以有權者不應該輕啟戰爭.
至於會不會發生戰爭?決定權不在台灣.
我成長於眷村,眷村內是一個自成一體封閉的世界,直到我讀高中、大學時走出眷村,才知道眷村外面的世界事實上是台灣人比較多.
在這個過程中,台灣政治上也歷經從兩蔣外省人執政,和平過度到本省籍李登輝當選民選總統,完成所謂的”政權和平轉移”,這是大勢所趨,所幸過程中沒有發生動亂.
而現今面對大陸14億人口國力的崛起事實,同樣不會因為台灣的「堅壁清野、不聽不看」,而有所改變.
兩岸之間的最終結果我沒有預設立場,但我只希望達到最終結果的過程中要有智慧,同樣也能避免戰爭的發生.
最後,我問兒子會害怕戰爭發生嗎?
他說當然會啊.
這回答讓我感到欣慰,因為戰爭是殘酷的,凡事沒有一定要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好壞的道理,熱血之餘還要能理性思考,如此方不枉祖輩、父母之養育及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