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説書浪人
殺戮之日
2023-04-07 生活
837
我母親跟我説過她小時候如何去偷水果攤旁邊的水果皮吃,結果被外婆發現賞了兩大耳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教訓原本是跟我説做人要有骨氣,即便窮也不要隨便去做有損自尊的事情。
類似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其實蠻常見;我的師傅也跟我説過他以前在上海老家,如何會將偷出來的年糕放在炕旁邊加溫的故事。“重點就是不能讓它徹底烤熟,因爲到時就會發出香氣,就露陷了。一定都是算準剛好軟到可以吃的程度就趕緊拿出來跑到田裏沒人的地方大吃一頓。”
相較於他們,我感覺我這一代的人所面對的關於食物的問題,性質上比較不一樣。雖然小孩子大概永遠都是會嘴饞,永遠都是會覺得吃不飽的,但這個欲望在當今已經很大程度上獲得滿足。我和我身邊的朋友好像都沒有會爲了多吃兩口而冒太大風險的經歷。反之,倒是有很多爲了觀念與信念而拒絕吃某些東西的例子。
小我兩歲的表妹高中時看了一本書,之後就跟我們宣佈,她以後不吃肉了。後來我又遇見過不吃肉但吃魚,不吃轉基因改良作物,不吃麵筋澱粉,不吃不是自然落下的水果等等各式各類的奇葩人物。是的,當食物的供給大致上穩定以後,接下來產生的新問題往往就是吃什麽才更道德更健康。這種行爲對於很多老一輩的人來説簡直就是胡扯,就是唱高調的挑食,而他們當然也并沒有説錯。不過我懷疑,内心的煎熬很多時候并不會比肉體的飢渴來得容易忍受,良心的過敏或扭曲也總比良心的埋沒來得好一些。
就在表妹開始吃素的幾年之後,我也閱讀了類似的書籍,開始有過類似的困擾了。我並沒有覺得吃肉本身有多麽不好;我喜歡肉的味道,也知道種菜的過程本身就是必須殺死大量的蟲類蝸牛和其它小生命的。令我困擾的是現代農業與畜牧業當中很多機械化的操作:鷄如何被養在鞋盒般大小的盒子裏面,牛如何被强制喂食摻有肉類蛋白質的飼料,行業中如何不是以數量而是重量計數動物等等(“我家的農場有大概560噸的牛肉”)。
期間我又有閲讀到了很多所謂的有機,永續,自然農業。比起傳統的工業化農業,這種做法提倡的是盡量讓動物過上貼近自然的好生活,減少化學藥品和其它不自然手法的濫用等等的。引用其中一位農夫的話說,就是讓動物“一生中只有一天心情不好”。想想那可是比多數的人類都要幸福的呀。
到底這東西是真的那麽好,還是只是另一種用來美化殺生行爲的夢境?從小生長在城市的我是一點頭緒也沒有。但我和我自己說,一定要找個機會來自己驗證一下。我立志要自己親手去宰殺一個動物;如果下得了手,再繼續去想更進一步的。下不了手,就吃素吧。
中間有好長一段過程,這邊就先不説了。今天主要想說的,是照著這種思想去做之後,可能會走到的一種場面。是好是壞,現在已經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或許這就是因果。人有什麽樣的信念,造就什麽樣的抉擇,最終導向什麽樣的人生,什麽樣的經歷...
(會有一些血腥描述)
2023年4月7日。多雲偶陣雨,氣溫涼爽。我的老闆兼死黨B問我復活節有沒有什麽安排。我以爲他又要叫我假日加班,就很謹慎地反問他要幹嘛。他説他覺得已經是時候,要把院子裏養的那一大群鴨子,全都放進冷凍庫裏面(大概有三十隻)。“復活節他們紀念耶穌被殺,我們來殺鴨子”...B是個無神論者。
早上冒雨去到他家,他已經在後面生起了柴火,燒著銅鍋裏面溫熱的水。鴨子們在雨中嬉戲,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麽事情。B說弄鴨子之前先順便弄幾隻鵪鶉。鵪鶉因爲骨架小,所以用不着刀子:稍微用力一擰頭就下來了。教我們這招的大E連鷄鴨也都那樣殺。我們倒是還沒有那般蠻力。
家禽類的處理方法都大同小異。尸體在落頭之後還會活動一段時間。這時就放在草地上讓它自己亂跳,順便放血。等到不動了之後,放進65度左右的水中把毛根泡軟,接著就能用手指很輕鬆地把羽毛搓掉。鴨子因爲羽毛防水性很好,可以在水中加入一點蘇打粉幫助滲透。脫毛之後剖開肚子,把内臟挖出來。胗子心臟肝臟留用,腸子和肺部丟回去給鷄鴨吃。
是的,鷄鴨喜歡吃鷄鴨肉。我以前以爲它們看到同類被宰,一定會嚇得跑掉。沒想到它們不但不怕,還會過來搶食殘渣和血水。我問在養殖場工作過的大E這樣會不會和牛肉一樣有瘋牛症,他説鷄鴨沒事。它們本來就是雜事動物,放養的鷄群偶爾也會自相殘殺。
上午10點左右,住在附近的遼國人A過來幫忙,順便帶了一堆他們東南亞的香料和菜葉要給我們演示一番。那道菜我以前吃過,這次第一次親眼目睹全程。A將鴨脖子上的絨毛小心地剃乾净,找出動脈。然後,用刀輕輕一劃,讓鮮血溢出到下面的碗中。B和大E平常殺鷄的時候嘴都蠻壞的,但那似乎只是爲了壯膽和表現大男人精神。畢竟用槍打牛羊的頭,用刀或手給鷄鴨落頭都只是一瞬間的事。他們今天好像是第一次看到動物被活生生放血。我幫A按著鴨子不讓它亂動,B在後面看,一直問死了沒有。大概兩三分鐘后,A覺得血放得差不多了,就讓我鬆手。此時的鴨子雖然已經失去大部分血液,卻還是活的。它血淋淋地抽搐了大約五分鐘,才終於死去。(國外賣的家禽都是無頭的,因爲他們認爲留頭的殺法不人道)
A將去毛后的鴨子放在明火上稍微烤了一下,然後將鴨肉連皮小心地剔下來,切成小碎粒。他把鴨肉稍微炒熟,接著用新鮮的鴨血調製了醬料,淋在上面。一道道地的遼國鴨血菜就完成了。他説做這道菜的話用鴨肉最好要炒熟,不過牛羊肉的話就可以直接生食。
我之前吃這菜的時候或許是厨師有顧慮到吃不習慣的人,所以醬料裏面加的東西很多,很大程度上掩飾了鴨血的顔色和味道。這次發現新鮮的鴨血有一種很奇特的粉紅色,味道也如想像一般,有很明顯的血味(我是以拔牙時牙齦流血的味道來做比較)。B吃得很爽快,大E堅決不吃。我對著啤酒吃菜,盡量不去想太多有的沒的。我們接著把剩下的鴨骨架抹上一點香料放到火上燒烤,把肉都啃乾净以後再送給狗吃。狗不稀罕,因爲它今天已經收穫大量的鴨頭。鴨子的羽毛以前會燒掉避免味道招惹黃鼠狼,這次打包起來留給同事帶回家。他説他外婆要用來做原住民的手工藝品。
忙了一天后,我也分到了幾隻鴨子作爲戰利品。B問我上次來工廠幫忙的朋友會不會要,我説不用問了,這種純放養土鷄鴨在華人社群裏面可是寶貝,不可能不要的。三十幾隻,看似很多,但分一分其實很快就沒有了。我幫忙打掃了一下衛生,就回家了。
我記得以前和父親談起這邊的生活,向他説明自己養殖動物吃的利弊等等的。他當時只是和我説了一句話,就是“吃是貪念,殺是因果。”他勸我如果能不要參與的話就盡量不要自己去殺,寧可用買的。我當時覺得有一點奇怪,因爲按照我的邏輯,將殺生的行爲外包出去不是照樣沒有解決問題,反倒可能還是有點追加了蓄意無視的罪名嗎。現在自己已經雙脚深深踏在這潭水中,心裏面所在意的倒也不是宏觀的對與錯的問題了,而是一系列細小俗氣的選擇題。我殺得了動物嗎?殺得了。我喜歡殺動物嗎?不喜歡。土鷄肉好吃嗎?太好吃了。那以後自己養鷄嗎?看買不買得起地產再説吧。
或許是因爲人年紀大了,思想不再那麽活躍仔細;但我真覺得,好像年紀越大就越覺得事情沒有對與錯,只有好人和壞人,而壞人的罪名最多也就是與自己道不同而已。道不同所生成之矛盾可以很巨大,但與是非對錯是有根本區別的。我對後者還是存有執念和敬畏,但那已經是是屬于很個人的事情,一種近似迷信的心理狀態。這或許就是信仰的真面目:沒有爲什麽,只有絕對的不可磨滅。我感覺我像是電影《2001太空漫游》裏面的猴子一般,看到了一個絕對不自然,卻又確實存在的天外物。此時猴子對這東西的一切想法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擁有那些想法本身卻意義深長。爲了解答這個迷,它還要進化好幾萬年的時間。但這過程一旦被開啓,它們就再也不是猴子,而是未完成的人了。時至今日,我們或許依然還未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説書浪人:2023-04-22 19:36 To :感謝你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確實按照這些思路都研究下去,是可以窺視到很多心理學和哲學領域的東西。這種腦内運動很好玩,我有空的時候也很喜歡。只是這邊還是想重複一下這篇日記的主旨:那就是我後來有感覺很多這種哲學倫理的話,一到切身關頭的時候其實都會烟消雲散,届時腦中往往只剩下本能和感官反應。
以本文作爲例子,是這樣說的:參與當天活動的幾個人,其實内心對於殺生都還是存有小疙瘩的,只是礙於同輩壓力不能表現出來。爲什麽會有這同輩壓力?因爲大家都是從以前就很向往自主獨立的生活才熟絡起來的朋友,平日的言談中難免包括了大量認同自己宰殺動物的言論。怎麽會想到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因爲很久以前看了一些書,心裏有了一些想法,以至於生活的軌道一步步地進入到了一個周圍會高概率出現那種人的情況..
所以哲學倫理并非不能影響人的行爲,只是那個過程絕不是即時性地控制人當下的一舉一動那麽簡單的。它似乎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地改變人周遭的環境,使得他在與環境接觸的過程中自然地做出某種既定的反應。所謂心想事成,恐怕就是這個道理。
説書浪人:2023-04-14 19:32 To 河馬:確實,血有一種神秘的魔力,會讓人看了有所怯步。
不知道這是一種本能還是只是一般人沒看習慣。
我覺得我好像還是和以前一樣,看了會起鷄皮疙瘩。
雖然説一隻鯨魚和一隻小魚的生命一樣都是生命,說鯨魚比較大所以生命比較值錢看似是歪理,但我覺得也未必。畢竟越是巨大古老的生物,要達到那個地步就越不容易。每一隻大鯨魚後面都有幾千幾萬只提早夭折的小鯨魚。樹林中的神木也是逃過了無數場的山火和砍伐后唯一留下來的那一棵。人們在鯨魚和古樹面前都會不由自主肅然起敬,或許是一種對時間和命運巧合的感嘆吧。 河馬:2023-04-13 13:34確實「可愛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我有一個奇特的想法,想跟你分享一下。
我想說的是「血液的顏色」。
蝦、蟹、貝類等海產,一刀剌下去,都是會流血的;不過,牠們流的血是「偏向透明」的,像水一樣,頂多就透明中帶一點點橙紅吧。
而魚、雞鴨鵝、豬牛羊,流的血是跟人類一樣,是「鮮紅色」。
一般人所認知的血是「鮮紅色」的,見到生物流出「鮮紅色」就會自覺牠們受傷了,甚至有生命的危險,產生了同理心;
我相信大部份普通人見到別的生物大出血時,都會覺得害怕,不願面對,甚至當場嚇暈。
於是,我就在想,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在處理蝦蟹的時候,沒有那種直觀的感覺,缺少了同理心,因而沒有了惻隱之心呢?
另外,正如我上次所說,不同生物在殺生方面有不同的接受程度:
1.蝦;跟人類不同顏色的血,一刀下去,完全沒有內疚。
2.一般小型的食用魚;較少量血,宰殺時內心會有點抗拒,但還能接受。
3.雞鴨鵝;大出血,內心較難接受。
4.豬牛羊;超出想像的大出血,內疚感最大,最不能接受。
這一個觀點似乎可以套用在這裡,解釋了為什麼蝦蟹,甚至魚類會較少人去關注,而豬牛羊會較多人關心;
這跟「出血量」、「顏色」似乎是存在關係的。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我在想會不會跟「體型」有關的。
生物的體型越大越不忍心動刀,內心的抵抗、掙扎、內疚感會越大。
換另一個角度去想。
假如,一條鯨魚和一條小魚,同樣擱淺在海灘。
我會覺得大部份人都會偏向憐憫鯨魚,救助鯨魚的。
叫來兄弟幾十人去推動鯨魚,讓牠重回海洋;但旁邊的小魚,要救助,其實舉手之勞,偏偏就是沒人理會。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是因為較大體型的生物,存有更大份量的靈魂?
拯救了較大的靈魂,就能得到較大的善果?
這個我目前還沒想通。
嗯,暫時先說到這裡。
你這篇日記讓我這幾天沉思在「生命」這個課題上,想了很多很多,獲益良多,謝謝你。 説書浪人:2023-04-12 19:19 To 河馬:你説的沒錯。大部分人愛惜生命的標準是很不一致的,大致上是與動物的可愛度成正比。蝦蟹沒人理我覺得就是因爲它們長得不夠可愛,沒有水汪汪的大眼睛..不過我相信除了少部分聖賢之外,我們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傾向。宰來吃還不説,像蒼蠅蚊子蜘蛛等昆蟲,我就算不吃也是恨不得要全部殺光爲快 XD 河馬:2023-04-10 12:09其實,對於培植肉的認知還是屬於初步的階段,當中還存在很多未知和誤解;
那天突然想起,就說一嘴而已,沒打算繼續討論下去。
——————
昨天,路過菜市場的魚檔,突然靈光一閃,對於殺生這話題,有了一些想法,想跟你分享一下。
我突然發現對待以下幾種生物,在殺生方面有著不同的接受程度:
1.蝦;去頭、剝殼、抽蝦線,輕鬆做到。
2.魚;開始有點抗拒,但是還能做到開肚處理內臟,再一刀兩斷。
3.雞鴨鵝;內心掙扎,壓力很大,不好下手。
4.豬牛羊;別想,完全下不了手。
然後,我就在想,你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感覺呢?
又或者這樣說,我覺得一般人就跟我一樣,如果真的要親手動刀的時候,面對這幾種不同類型的生物,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內心抵抗,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內疚感。
我能不能說,一個生物,作為食材的時候,其生命是有分輕、重呢?
我甚少會聽到有人會為蝦、蟹、貝類等等的海產去爭取生命的櫂益。
例如大閘蟹,會用繩子綁著牠們的手腳,失去活動的自由,就這樣擺放出來販賣;
又例如,魷魚,處理方法就是在活著的時候,直接「身首分離」,再用刀切;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些情況放在雞鴨鵝、豬牛肉身上,就會一片謾罵聲了。
然而,有人會為牠們(蝦、蟹、貝類等等)而發聲嗎?
特意去查資料,當然會查到「有」,但比起雞鴨鵝、豬牛羊這些的關注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同樣是生命,同樣是食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對待呢?
因為大部份人都覺得蝦、蟹、貝類等,不會有痛楚?
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我試著去想這個問題,然後想到了一些潛在的原因。
蝦、蟹、貝類,與魚、雞鴨鵝、豬牛羊,有著一個很大的「差別」,也許是這個「差別」,使牠們的生命沒被世人所重視。
我先賣個關子,讓你也來想想吧。
有興趣的話,再討論下去。
説書浪人:2023-04-09 09:06 To 河馬:凡事有度。不要浪費,但也不好凡事都求效率最大化。留給自己一點餘裕,才容納得下憐憫,藝術,與平靜。
培植肉目前所需要的原料中來自動物的成分居多,暫時比真肉更消耗生命。相信不久後就能研發出人工代替品,但那一天還并未到來。
我也懷疑,培植肉只是治標但不會治本。人類發明節約人力的科技已經數千年,但依舊改變不了多數的人必須勞碌一生的事實。節約下來的人力只會被應用到其它新想出來的勞動上。同理,脫離了屠宰場的動物恐怕也是要以另一種形式的扭曲繼續活在人類的陰影下。
勞碌一生,弱者屈服於强者,本來就都是大自然的不變法則。現在人類已經稍微懂得意識到這樣不好,本身就是一個很奇異的突破。目前還不知道這靈性有何用処,會把我們帶到哪裏去,但我希望是會和夢中所見之境一樣美好。 河馬:2023-04-08 19:29我突然想起了一部日本漫畫/動畫。
主角在一所農業高中裡學習各種農業相關的知識。
當中有一集是他在豬舍裡實習,看到了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豬,因為力量不足還是什麼原因,反正就是在喝母乳過程中爭不到一席位,導致有點發育不良。
男主角看到,覺得牠很可憐,覺得牠跟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點相似,繼而產生出情感。
在明知道這隻小豬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食材、會被宰殺的前提下,男主角還是堅持為這隻小豬改了一個名字。
同學都叫他不要這樣做,因為到了「那天」會很難受的...
三個月後,小豬被做成了培根。
男主角吃著這口豬肉,百感交集,淚流滿臉。
故事的最後,他參透了對待食物的態度,學懂了對食物應該懷有感激之情。
雖然對食物懷有感激之情,說出來好像很浮誇,不過,當中的重點是「珍惜食物,不要浪費食物」。
我覺得這一點比起殺生與否,更值得去深思和推廣。
————
是說,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年「培值肉」成為了熱話。
然而,出於某些原因,目前還未能普及。
也許,有一天,人類不再需要宰殺牲畜來獲得肉類。
不過,這又會引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培植肉的安全、培植肉的道德爭議等等...
到時候,還在堅持「吃真肉」的人,可能將會面臨新一波的衝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