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他人於那陳腐而鏽化的心之優越感,也不失其為一樁美談;更是一種憐憫。
1.且說相由心生的語出,並非全如字面上…所言。
2.對比借鑒古有孔夫子嗟嘆曾以貌、以言,取人之的事後懊悔。
3.對比借鑒後有羅貫中刻畫龐士元的其貌不揚,而使其孫仲謀、曹孟德…爾等的大野心家,悔失立國賢才。(羅貫中因應正史而為後來劉玄德的大才小用做其鋪墊)
4.對比借鑒古今中外,以上類似案例,多如牛毛砂礫。
5.接續之外貌談吐,於人第一印象確實重要,但就宏觀而言,相對短暫。試問,倘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意義何在?
6.最後論及庸俗與否,不予置評。
結局:立遭刪除。
結論:以管虧天,以釐測海,只願接納能夠滿足於內心上的單聲道。且不說,盡是那言行不一的空談。畢竟,論點不同,也是針對其論點而議,並非潑婦罵街般的來作歇斯底里及儀式性的來老調重彈。不過,越是強勢的態度和犀利的話語時,殊不知;內心上的殘弱不堪早已表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