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一個關於老鼠的真實故事。
1960年代,美國的John B. Calhoun做了一系列關於老鼠的實驗。實驗很簡單,就是把老鼠放進一個有無限食物和水,充足活動空間,并且經過消毒確保沒有衛生隱患的巨大實驗室裏面,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麽事。
老鼠先是如預期一般高速增長。在這段期間,老鼠的數量幾乎每兩個月就翻倍一次。一開始的4公4母,在一年以後已經變成了620只老鼠。
雖然實驗空間并非無限大,但也差不多可以讓3000只老鼠很舒服地居住在裏面。然而從一開始老鼠就并沒有很好地利用多餘空間,而是喜歡群聚在某些特定地點。這導致這些地點的局部密度暴增。老鼠在這極度擁擠的環境下開始展示一些行爲上的異常。
首先是老鼠社會的金字塔結構變得異常激烈。上面三分之一的公老鼠占據主導地位,變得越來越暴力凶殘,開始會無緣無故欺負或强奸其它老鼠。下面三分之二的公老鼠則逐漸失去社會地位,失去與母老鼠交配的機會,性格上變得日益孤立,社交行爲開始減少。它們與領頭公老鼠和其它弱老鼠之間的打鬥變得越來越激烈,開始出現死亡。與此同時,鼠群整體的生育率開始下降,降到只有頂峰時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時,有些母老鼠開始停止生育行爲,并且積極躲避交配。而且,本來不負責參與權力鬥爭的母老鼠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暴力,甚至偶爾會對自己的幼鼠進行暴力。在這個階段,幼鼠折損率開始飆升。終於,在實驗第560天左右,幼鼠折損率達到百分之一百。鼠群徹底停止增長。
那些最後一批存活下來的幼鼠,與它們的父母相比明顯缺少社交活動。他們不與其它老鼠產生肢體衝突,但也沒有任何進行交配的行爲或意願。它們成天躲在實驗室中那些比較孤立安全的角落,常常會等到其它老鼠睡覺或不在的時候才會小心翼翼地出來獨自進食。它們也變得非常專注於自我梳理打扮。實驗者形容它們是一群非常漂亮的老鼠,但并不參與任何鼠群的社交活動。實驗者有嘗試將這些老鼠引入外部一個正常的鼠群當中,但它們在行爲上沒有任何改變。
實驗第920天,老鼠的出生率降爲零。到最後,老鼠死得一隻都不剩。整段期間,實驗空間内的食物和水源供給都是無限量的。鼠群數量所達到的最高峰是2200隻,遠比實驗室可容納的3000要少許多。
這個實驗進行過許多次,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人不是老鼠。但如果有人會僅僅因此而覺得這個實驗沒有寓意性的話,那麽這個人恐怕是連老鼠都不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