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在幾年前,有由馬前總統上過新聞版面的演講標題。因為那些新聞,所以意識到有這本書的存在。
但是我一直沒有去閱讀這本書。直到最近,又想起了這本書,昨天的日記也有寫到,要是我讀過這本書,也許就能夠推薦人去看。讓別人想解決的困境得到一種方法解決,也許能夠順帶連同自身一起成長,所以我就去看了。
一讀下來,發現其實跟「現在的我」很雷同。對我來說,最關鍵的轉折是在大二那時候的重大挫折,從那之後,我的價值觀有了極大的轉變,才變得跟阿德勒的看法雷同。在那之前的我,是無法說得上自己跟那本說是相似的。
「即使沒有看過那本書,卻無意間讓自己變成那副模樣。」
人生是要開闊的,要是讓許多過去定義現在的自己,若是過去過得不好,所以將來就不可能過得好!這對我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要是覺得自己沒做得好,就應該從現在、從下次開始改變,而不是自怨自艾過去的經歷如何,讓現在我的樣子不討喜變成理所當然的。
我一直相信著未來能擁有「幸福」,是目前活著的最大動力。有些人覺得自己不幸,覺得人生就是如此悲傷。有些人覺得自己這樣子是不可擁有幸福,即使對自己的個性也覺得非常討厭。
至所以人會不幸,是因為還有某些課題是沒有被解決的。要是不找出那些讓自己感到不幸的原因,就無法解決不幸。
「我相信人人都有擁有幸福的權利!」雖然這毫無理由,但我就是相信一點。
因此,我也在這條路上,要擁有幸福的路上努力了不少。要「改變」現在的自己,才「有可能」擁有幸福。要是不改變,憑現在這個樣子,怎麼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呢?漸漸地,我把人生主動權搶回自己手上,於是之前寫了《想要就去試》的那篇日記。
「與其讓命運掌握自己,我更希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即使是不好的,也要由自己造成的。」
人生的未來都在由現在的我抉擇的,若是自己過得不好,不能夠怪任何人、怪任何事物,只能怪自己。同時,對現在的我來說,每個行動都有「目的」存在。甚至會利用「情緒」去達成我要的目的。
大學有次跟人鬧翻,但我的想法很簡單:想要有時間能讓自己好好做必修的功課,這樣才能畢業。我知道我可以選擇不必跟這人鬧翻,而且這人還是當時我最被大家能看好能在一起的人。So What?藉由一次事件的不滿,趁這個不滿退出活動,然後得到大量的時間寫畢業必修的功課。(當然我也有做好妥善處理,找人接班,我絕不會讓我任性的退出導致活動最後辦不好
「開始意識到自己能把心理當成達到目標的工具。」
目前才看完第三章,書中說阿德勒的心理學是「使用的心理學」。確實如此!心靈是很強大的力量,用對地方可以順利解決各種問題。懂得利用心理的人並不多,更多的是被心理牽扯走的。要不是有那個「機緣」,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領悟這個道理。
說到那一次鬧翻,這是我第一次把心理當工具使用,現在想一想,還是會覺得拚畢業比較重要啦。雖然那時一直想說有一天能夠揭密:「其實我只是為了想多點時間弄畢業的東西才這樣做,不是脾氣那麼差」。直到現在,我也只能寫在這裡,沒有辦法對那個人說,但其實也沒有說真相的必要。
想一想,最幸運的是那時大學的大崩壞之後,最後我選擇重新擁抱「人文」,而不是選擇「與世獨立」。重新選擇入世,而不是脫俗。即使那時是因為「人」才如此重傷,但沒有因此決定要疏遠「人」,所以最後我得到更多力量能完成自己的理想,才有今天的我。
「我是很幸運的人,在很多難關時,迷惘的情況下,還能選到最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