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從書中學到了一些方法。最近的睡眠品質很不穩定,本來期望可以從書中瞭解到穩定睡眠品質的方法,但是沒有。我的困擾是會醒在一些不定的時間,是否是因為嬰兒在那時哭鬧呢?不知道,醒來時並沒有聽到。
要確保睡眠品質,最重要的就是「開始入眠後的九十分鐘」。在這九十分鐘,能最有效地去除累積的疲勞,能分泌許多激素(美容覺),能最有效地發揮「睡覺」的功能。
「如果需要熬夜,請先掌握這關鍵的九十分鐘,再起來奮鬥。」
有些報告得在今天趕完,但是平常睡覺時間要到了,該睡還是不該睡呢?若是有睡意就睡吧,讓自己在「黃金九十分鐘」後再起來奮鬥。如果等到報告做完天亮,按照生理時鐘走,那時會逐漸清醒,不僅妨礙入眠,而且睡眠效益也不如前者佳。
書中一再強調「黃金九十分鐘」的重要性,而我呢。平常太約十一點多入睡,若需要改變睡眠品質,就得讓自己在十一點的範圍就上床睡覺,並且做一些措施讓我身體狀況在這時候是最適合睡覺的。
如果這黃金九十分鐘被干擾,甚至被甚麼吵醒,那麼這次的睡眠就相當於「全毀」。想起之前被蚊子叮醒的那一次,也是在這黃金九十分鐘內醒來。之後不僅入睡困難,早晨也是精神不濟。
「『體溫』和『大腦』中藏著睡眠的開關。」書中的其中一個小標
【體溫】分為「深層體溫」和「皮膚溫度」,想睡眠的關鍵,在於兩者差距縮短。清醒的關鍵,也在於兩者差距拉大。到了夜晚,深層體溫降低,皮膚溫度升高;然而白天,深層體溫升高,皮膚溫度降低。這是調控睡意的機制。
「只要能讓兩者差異被控制,就能控制自己要睡還是要清醒。」
想要幫助晚上睡眠,就是讓皮膚溫度升高。舉例像是泡熱水澡泡腳,或是運動,當然這些方法也會讓深層體溫升高,所以不適合要入睡前執行,建議在一百分鐘前執行。而深層體溫升高,也會讓其溫速下降速度與幅度提升,等到兩小時後會比沒有執行的內外溫差還小,自然會更有睡意,也更好入眠。
【大腦】想要好睡,就不要讓大腦太興奮,不要在睡前做一些燒腦的事情。睡前看看連續劇(不要推理類)或找資料都無妨,盡量不要讓大腦覺得有趣。3C螢幕藍光妨礙睡眠,其實比不上操作手機而「用腦」妨礙睡眠來得嚴重。總之睡前三四小時做點低大腦功率的事情,會讓入眠更輕鬆。
以我為例子,我怎麼做呢?
最近養成的運動習慣在晚上七點半開始,大約一小時左右。運動讓深層體溫最高的時候,大概也是運動結束的時候,八點半。然後洗個澡,個人不沖冷水澡,即使是夏天也要溫的。這個舉動同時帶高深層溫度與外層溫度,會在九點前洗完澡。
這都符合在睡前兩小時,讓深層體溫升高的手段,而且也不會用到太多大腦。
這之後會喝個酒,為了幫助睡眠。原本是會喝啤酒,但是書中說喝較高酒精濃度和少一點的酒,可以避免「尿意」干擾睡眠。於是今天我嘗試用「清酒」來試試看,要等之後再看看效果如何。喝完酒就沒有好狀況能做非常燒腦的工作。
人在「快速動眼睡眠」和「非快速動眼睡眠」時醒來,感受會差很多。若在「非快速動眼睡眠」時被吵醒,人的精神狀況會很差,迷迷糊糊。
書上建議是用兩個鬧鐘,第一個設在目標起床時間的前二十分鐘,輕且短,不要太吵,吵不醒在「非快速動眼睡眠」的自己也沒關係,讓自己的睡眠模式切換回「快速動眼睡眠」。第二個正常設置。總之就是在「快速動眼睡眠」時叫醒自己。
想一下有甚麼輕且短的鬧鐘,我腦海出現了一段旋律,是北捷松山新店線的進站音樂(大學時候太常聽了)。鬧鐘軟體是沒有減音量的設定,只好用軟體把音波幅度縮小,變相減低音量。第二個鬧鐘就隨便設一個順耳的。
今天室內溫度約在23度,前面氣溫都比這高,穿短袖短褲會冷,於是穿上長褲跟外套。穿上保暖衣物之後,很舒服也就很想睡。想起深層與皮膚溫度的差距會影響睡意,把外套脫了,雖然有點冷,但精神也好起來,不然整天都想睡覺。
一個人最適合的睡眠時間,是被「基因」決定的,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之前大學有一段天天睡超長睡飽的日子,一陣子過後,那時候我的睡眠時間大概六小時出頭。現在可差多了,哈哈。最近睡飽時間都是七到八小時起,希望能趕快還清睡眠債,讓我回到六小時基本睡眠時間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