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是如實看待他人,並且讓他發展成他自己的樣子。」
談到尊敬,一般來說會用於對有才能的人,或是對老師長輩。當專家表達意見時,即使自己有不同看法,但基於尊敬就不表達出來。或是將家長跟師長的話當成做決定的指標。這樣的「尊敬」,形成了一種「上下關係」,又或者是「從屬關係」,這消磨了自身意見的存在必要性,是一種「不健全的尊敬」。
有一天,我跟同學走在校園裡,看到一對母子遇到一位阿姨,小孩大約六歲。阿姨給小孩一個糖果,媽媽就叫小孩跟阿姨道謝。阿姨要走了,媽媽就叫小孩跟阿姨說再見。
同學感嘆地說:「以後教小孩,最好像個『答錄機』,我說甚麼他就說甚麼。」
我有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覺得小孩就該有自己的樣貌,而不是乖乖聽從大人一切的支配。
「只要小孩認可,照做就可以。要溝通,而不是命令。」
在教育這一塊,「尊敬」是一個很重要卻又不好教學的概念。前不久發生國三生因為性向被霸凌到跳樓的事件,先不論其他因素,因為沒有「尊敬」,所以看不慣他人就用手段去打擊,干涉他人,不讓其發展成健全的樣貌。
社會充滿著「不尊敬」,像是有些父母師長強迫孩子要念書,用一種以「為你好」的態度,懷抱「小孩子不懂事」的看法,然後強迫灌注他人身上。因為這是一種負面干涉,所以自然地有些人會給予強力的反擊,像是叛逆期或是故意惹他們生氣。
看著快滿四個月的外甥,但是,我覺得他跟我是同等的,所以我尊敬他,雖然他最近很愛翻身,連爬都不會。他能不能提早進度學會爬行,我不會干涉,讓他自己努力學習吧。有時候給予一點協助,讓他快點找到正確的方法或是休息。
「尊敬不是口頭上說『尊敬』就能辦到,心理面也需要配合。」
「老闆說自己是公司裡最大的,然後叫你尊敬他,你可能會口頭上說『好』,但實際上是很難打從心裡尊敬他。」
對於不尊敬,「沒有必要」跟他見識。要放下或爭執全都看個人的選擇。對於自己抱持著尊敬的態度卻受到對方不尊敬,就像自己的世界跟對方的世界互撞,此時要捍衛自己的價值觀?還是衝突幾次之後就放棄自我,而今後不斷向他人妥協,從此難以「做自己」呢?
給人尊敬,最大好處就是能找到人跟人之間最舒服的距離。可以靠近他人,卻又不破壞他人的自主性。如果自己想做甚麼的時候,有一個人總是跳出來指指點點,告訴你該怎麼做。我想大部分人會覺得這一個人熱心的太超過了。
「若是具有『同理心』,會更能夠做到『尊敬』別人。」
不過要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慢慢練習倒十分接近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都不願意被這樣對待,那何必去這樣對待別人呢?具備一顆這樣的心,就會更重視他人的意志。
「每個人存在都有其意義,我們要感謝每個人存在的價值。」
尊敬是關係的起步點,人與人相處需要維持在一個適當的距離,每個人的舒適距離有長有短。懷抱著尊敬,慢慢靠近,停在適當的距離,不干涉他人而讓人感到自在。
(※目前正在看《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