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被討厭的勇氣第二部曲》中看來的,我很喜歡這個方法,故寫此紀錄。
眼前放著一個三角柱,可以看見前兩面寫著「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人們遇到事情,起了情緒,然後跟別人談論這個事情時,圍繞的不外乎就是這兩大項。對方做了怎麼樣不好的事情,多麼令人討厭。或是自己多麼無辜,或是多麼不幸,才會遇到這種衰事。
「大多數人們談論生活遇到的事情,不外乎就是談論『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有時自身難以消化情緒或解決難題,於是想向人尋求一些諮商,但話題卻往往也陷入這兩項主軸。傾聽的人知道這些是無法改變的事情,只好聽聽就算了。務實一點來看,在這兩項無法改變的事情琢磨太久,對於解決問題只是白做功。
我以前在聽人講述自身遭遇的負面事件時,耐心並不是很夠。因為眼中向來多注視「解決問題」的我,知道那些人並沒有注意到要去解決問題,所以讓他們講來講去也不會改變甚麼,未來也不會更好。
但是,我並不知道要怎麼引導,有次受不了,指出要好好面對問題,尋求解法執行解法,卻總覺得這種回應並幫不上甚麼,甚至招來對方嫌惡。
「我該怎麼做?」雖然不斷調整回應,效果卻沒有令我滿意。
三角柱是一種給人選擇的方法,對方可以選擇講「可惡的他」,或者是「可憐的我」。讓人選擇話題之後,會讓談論有個明確的方向,不至於東繞西繞卻沒有打中要點。
三角柱的第三面寫著「今後該怎麼辦?」
在我們這段談話的期間,可以用來講他有多麼可惡多麼惡劣,或是悲憫自己有多麼倒楣多麼粗心。也可以不要選擇那兩項,我們來好好討論「今後該怎麼辦」,要如何改善狀況或想出預防再次發生的方法。
「由人做選擇,就配合人的選擇。」大多人也都選擇「今後該怎麼辦」。
即使對方不是選擇「今後該怎麼辦」,也能接受對方的意思。至少自己心裡先有個底,能先打上預防針,不至於一邊聽一邊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讓聽話的耐心快速消散。能做的事情也就聽著,然後聽著,最後聽完整個談話。
人們講話都有目的,這樣的目的就當是抒發自身感受。
要是選擇「今後該怎麼辦」,此人的心裡也同時默默接受「要解決問題」的念頭,因此就更有可能「改變現狀」。對於一直在思索要如何引導他人的我,我心裡極度厭惡用強力手段去干預他人做選擇,更希望是他人自己做出選擇,而我在旁協助他人執行。
三角柱是一個好方法。我特別把它做出來,放在桌上提醒自己有學到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