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一覺起來,增加了一千多例確診,看到了某藝人形象自毀,最近幾天真的有如2018年的亂象大戰,然而現在台灣的免疫力比那時強大許多。
口罩是目前最熱的議題,近期去商店看,醫用口罩空,不過其他類型都有庫存。我看到的點是人流比較多的,也不是藥妝店,因此那些的店被買光是很容易的。
但也覺得欣慰,民眾知道要帶甚麼樣的口罩才有抗疫效果,有足夠的公衛知識會比起全民恐慌戴上口罩還更可以有效防疫。
現在是空的,但臺灣有缺口罩嗎?我偏向一項說法,因為春節休假,所以沒有足夠的物流跟存貨可以補,等到開工,看看這個情況有沒有慢改善,現在不必太驚慌。
上帝視角來說,正確分配下絕對不缺,恐慌搶購囤貨就會缺。
按照供需關係來看,臺灣目前是沒有足夠自給能力的需求者,所以更需要擔心的是,我們還能不能從中國進口口罩?遇到此災,他們會不會斷了對外的供應,這點才該考慮,但目前是還沒有禁止對外出口。要是因此反過來要臺灣出口供應(人道救援)中國大陸口罩,以經濟學與量體來看,是個相當荒謬的想法。
只剩合某些情,但不合理,不合優先順序,也不合供需。
對岸的口罩需求,我相信絕大部分是民眾恐慌跟政策影響,這種口罩荒的消退可以非常快速,到底缺多少?數量應該不缺但缺妥善分配。短期可以砸錢採購各國的口罩,不過對中國最自豪的龐大人口需求來看,到底能起到甚麼程度的幫助?更別提他自身實質上的生產力也夠,足夠到平時能大量外銷,所以不必太過擔心,對岸官方聲明也說不必外援。
凡是碰上政治,科學都不會科學,專業都無法專業了,早就習慣了。
限制五盒到底合不合理?一人五盒,只自用的話,至少能用上三個月,屆時中國自給外給的產能持續全開,加上封城等強力措施顯現效果,正常發揮之下,疫情壓制,恐慌降低,到時也不會再有口罩荒的問題。
聽完下午2點的記者會,其實臺灣自用能撐多久?這是一個值得擔憂的事情。畢竟大多數人出入環境其實單純,健康就不一定要戴,然而服務業一線人員接觸複雜,就建議要戴上口罩。光是考量多了各種一線人員使用這點,口罩需求每日多個幾十萬。如果以消耗掉衛服部的存量為大限思考,只要這一個月未能看出有效壓制,到時會有更嚴格的限制,加班生產之外,甚至可能還需要從外面引進才行,而且這時會更難以從外面進口來補自身的缺口。
綜合思考,口罩自己留著比較有效益。
按照臺灣現在的方針,先自救,再救人。目前民眾的口罩需求量暴增,壓低短期需求之前,直到供需穩定之前,禁止出口是對的方式。
現在臺灣還不到非常危險,真有相似症狀,是A流的可能還遠大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萬一走到社區染感階段,口罩的需求會暴增數倍更多,如果現在沒有對此做準備,肯定會是一場噩夢。
未來有許多可能,只憑現在觀測來說無法預測出一個明確的走勢。如果一個月內中國能壓制疫情,之後沒有二次爆發,臺灣民眾不搶購不囤貨不發災難財,衛福部備量提升到一定數量,當然就能再次開放出口甚至捐贈幫助度過難關。但是只要有其中一項發生,臺灣自己的難關就會迎面而來。
對於武漢肺炎的發展與防疫,有人恐慌有人不怕,有人強力禁止有人熱心關懷。而我只想評估現在的作為與對應未來可能的情形是否恰當。站在大局觀來看,我認為目前政府方針都是合理的。
多等一週,看看封城有沒有狀況,或是本土第一例出現,再做調整,也許會重溫全民量體溫的大時代。
最後寫下來,似乎接下來的一個月是關鍵,如果沒有好轉,好像不需要被新型冠狀病毒給攻擊到,就會先在其他方面給拖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