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肺炎病毒已經全世界遍地開花,確診人數在今天突破二十萬,跨過了一個長期抗戰的檻。各國專家一個個看越久,至少到六月底是基本共識。
採取限制或是封鎖措施,會讓爆發曲線變成長尾,也代表越多國家採取封鎖,也會延長各國的封鎖期間。
依照統計數據來判讀,死亡率破2%目前算非常保守,考慮到黑數等,不過黑數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其實誤差可以忽略掉。若是有症狀且被驗出病毒,死亡率大概會跟目前的4%差不多。
真偽陽陰是個統計學最經典的例子,四個格子劃分,一個方法的改善方向通常得在偽陽、偽陰間取捨。若不想要太多偽陰,則會增加偽陽的出現率。
如果害怕染病卻被沒被驗出來,方法可能是多驗幾次,增寬判讀為陽性的範圍。但多驗也要有那個本錢。
如果害怕沒染病卻被驗出來,縮窄判讀為陽性的範圍,但絕對不是少驗,不驗前提就不會成真,後面論述就不具有效性了。
臺灣也採取封鎖,昨天說幾乎了,今天就公布了,我是能理解為什麼。
按照沙盤推演,如果不封鎖且維持態勢,十天內,就要面臨醫療資源的大考驗。負壓隔離病房沒有很多,最近新增的速度也超越以往,那些案例的密切接觸潛在可能對象還沒來得及像粽子拉出來,目前前景並不能樂觀。
當前目標是壓制在醫療量能能負荷的程度,這個量能水桶最低的木片,我想就是負壓隔離病房數。
最近家人聽說附近有確診案例,我查核一下,得到的線索是支持這個聽說,還好是境外,萬一是本土就要全面警戒了。
不過即便是真的消息,現在也不能夠去傳這種疑似或確診消息。
一個地區的大多人生活圈是重疊的,截至昨日,台北20、新北16,搭個捷運是那麼稀鬆平常的事情。案例越多,就算公布其活動行程,也懶得一一看了。
搭個臺鐵,一眼望去八成都戴上口罩。一日千萬片的口罩瘋狂產出,感覺到口罩的釋出量越來越大,口罩2.0也即將進到超商造福上班族。但民眾體會到的口罩之缺到底還會到多久?我想到民眾不恐慌為止。
到底要釋出多少才能滿足臺灣民眾的口罩需求量?分配的問題,囤貨的問題,只要有聲音說買不到,就好像代表普遍買不到,這也不太對,多少人的口罩需求被滿足?多少人沒有被滿足?口罩地圖總是售罄,那肯定還是缺的。
之前預估需求到四月底,現在可以加到六月底,這都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不過放眼世界,哪個地方可以有那麼高的產量人口比?但口罩只是一種抗疫手段,對族群而言,目前邊際報酬也不是那麼高了。
對個人而言,注意自己的手不要東摸西摸,摸嘴挖鼻揉眼,這搞不好比口罩更重要,但實在是太困難了。運動加作息增加免疫力,也是一個好方法。
如果有那個篩檢量能,也許能看到世界確診到達一百萬例,成為歷史中非常重要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