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整理了用卡,也因為蝦皮而開通了街回支付,目前掌握管道越來越大。
行動支付:Line pay、街口支付、台新pay。
網路銀行:Richart、華南、中信、王道。
簽帳金融卡:Richart(0.5%)、王道(1%)、華南JCB(0.2%)、郵局(沒在用)。
最近終於拿到新生力軍︰華南JCB悠遊Debit卡。搭配登錄活動,可以看成1000元下10%的回饋。
悠遊卡是很萬用的,拿去搭車刷,一個月差不多也將近1000。(JCB悠遊Debit卡,適合那種(信用)辦不太出JCB悠遊聯名卡的人
台新pay是目前消費的主力,3000元以下10%,搭配剩食促消晚餐7折跟集點,算是三重奏。
再等個一段時間後,能照規劃拿到想要的卡,如果花費平均回饋有5%,一個花15000元,就能拿回750元。
當然若拿自身薪水消費,回饋似乎只是多花錢的藉口。自從上班之後發現另一扇窗,刷卡報統編報公帳。
由於花的不是自己的錢,真的就變成花越多賺越多。
假設有雙重回饋共10%,公帳只看帳面金額提撥,花10000就撥10000,但刷卡的現金回饋不是回給公司,所以過一段時間,自己就能拿到回饋的1000,不必繳給公司。
有時候為了報帳方便,會選不是最便宜的通路。報帳方便比較重要,對自己,對處理者,對公司都是好事。(ex: 高鐵票手續費拿實體,不用電子票證。)
對於剛好夠活,但存不到什麼錢的,透過這樣的規劃可以榨出一些錢(回饋)。
可惜最大的包伏是繳費,除了收入變高之外,就沒有方法能減去收支打平的困境。
前幾天聊到油耗,就目前來說,電動機車沒有補助之下,就每公里平均花費(油秏)跟續航力會被油車海放。
每次加油就紀錄一次,家人沒有在紀錄。
機車的油耗長期下來在40公里/公升。輪胎的氣足與否,可以影響10%的油秏。
在換機油的時候,已經有「七期」機車,對於「六期」車主的我,發現有個最大的改變「節能標章」。
意思就是現在的新機車車主會能買到油耗更好的車,到底多好呢?
測試的油耗表現有50以上,感覺比40級的猛很多,算下來油錢一年差一千多,油價越高差越多。
六期機車有更大的改動,所以改動部分沒有先前長期的經驗與回饋,後面七期藉著六期的基礎,有全面性的優化。
但買車也不能拖的,就像目前要想買手機,只能在當下的選擇中做出最好選擇。
由於最近感覺到手上的zenfone3表現已經下滑不少,所以越來越想換手機。服役中的手機撐了四年也該光榮退役。
這次有一些要求,希望臉部解鎖(會流手汗QQ),拍照功能強大(最近的手機朝多鏡頭前進,日夜能拍,最好有廣角。)
續航力不足就要快充,最重的是預算,這次要的比較多,也是因應生活需求提升,可以捏兩萬。
最後還是選不出來,每一款手機都有一些弱點,今年該出現的zenfone7目前又沒有下聞,到底要不要換上5G手機,覺得還不需要。
想想,還是以拖待變吧,等忍到感到不便而非常痛苦的時候,到那時再看吧。(希望手機不要先掛點
最後的精打細算,希望以後考量的時候,會記得把時間跟方便性納入!
最近每項活動,很容易被卡住,就像jcb卡,七月底跑一次,沒弄好,變得兩週之後才能到手。
筆電要裝記憶體,選一個價格最有優勢的,結果一個機會來,跟維修中心的預約時間,最好今天拿到,否則又得等一週之後了。
要是當初有注意到,不如買貴一點,今天到手,就可以一次出門搞定,這是最省事的,而且還要納入換記憶體後「才能」推動住進度的機會成本。
沒有,所以得多跑一趟,還不一定保證能一去就能解決,變得麻煩許多。
喜歡計算效益的我,目前的生活真是個挑戰,變因時常出現,殺生大權不又在於我,觀察力注意力不像過去那般敏銳,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