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面試雖然不順,但是人人間的想法也擴張我的思維。
我是一個多興趣的人,多興趣的最大的問題會是什麼都只會一點,沒有一個能稱上「專業」的能力。
所以得要有些能力是為了「吃飯」而培養,靠著這個能力在職場上有一定的優勢,最起碼要難被替代,才有辦法有「生活」。
就以身邊的例子,也有人滿腔熱血從事感興趣的工作,然後一段時間後,這個興趣就不見了。
工作會消磨興趣,那是很正常的,工作可以是不感興趣的領域,但工作絕對不能選自己會反感的,自虐可能使心理不健康。
聽到一些工作上的抱怨啊,很多只是一種「抒發」,心情好了就能繼續下去,也不是真的討厭。
此外,實際上的工作也不會侷限於感興趣的那一塊,其實要負責更廣,可能還要人際關係、其它事項等,也很少興趣夠大到足以概括所有周邊。
所以,感興趣的工作,我定義為:能配合自己的計劃且不排斥其餘伴隨事項的職位。
如果要是天真地覺得一定要全做(80%以上)是感興趣的內容,那可能會很痛苦,基於會有其它非興趣甚至是討厭的事項,這些可能破壞當初想像。
聽到「吃飯」,這跟我的看法是一致的,是「工作」跟「興趣」可以分離,不一定工作要是自己走有興趣的,走擅長的部分也是可以。
興趣是要能從中獲得「快樂」,有人唱歌不好聽,但在唱歌中可以得到很多歡樂,這就是他的興趣。
但他如果當歌手,唱得不好就會有影響,不能夠拿來「吃飯」,如果要吃飯,也許會被迫學習,多面向的壓力而來,也許就會喪失興趣的初衷,做這個得不到快樂。
興趣可以是自己完全不擅長的事情。
很多人自己想像過很多未來有很多可能,有很多的選項,好像每塊都可以發展,但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是很公平的事,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的建議是真的「嘗試」去刪除選項,但,並且選其中「一項興趣練到脫離初階」,這能保你有的興趣是有一定的競爭力,是能去職埸的。
如果帶著很多可能性,會讓人覺得是不是程度不足?或是沒心?或是來走馬看花?這時拿出「吃飯」,就知道是有在諸多的可能中,已經有一個考量。
關於「工作」「興趣」這部分有很多門派,也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
但把一項興趣練到一定水準,這就是「工作結合興趣」的門票,是基本功,想走這條路必做的。
如果有練了,也變成自己的優先選擇,相對篩選掉其他的可能性。
補充︰「水準」是要能去讓人看出來為基準,像是證照、作品、競賽證明等都可以是一種表現方式,可以讓人很快了解大約有什麼程度。
即使能力不到可獨當一面,也是可以錄取後再栽培,但這是看各公司內部的決定,如果有底子,相對會更容易進入。
這邊再講一次,工作不會全然是感興趣的那一塊,即便是相關行業,甚至有些地方可能還要兼當總務去做雜事。
最後,我覺得要把「吃飯」跟「興趣」做出一個區隔,能夠切換兩種模式︰
「吃飯」以任務為主,從事興趣相關是可以幫助興趣的能力提升,但是,要著重在用能力去「為人」貢獻,但不要先預期要從中應該得到快樂。(如果有更好)
然後「興趣」以尋樂為主,不用在意自己的程度,就單純地去「為自己」享受就好,要遠離鳥人鳥事,才會有更多快樂。
(這篇的想法主要是在面試後蹦出,也許日後我有些看法又會改變,但認為工作跟興趣是可分離的,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