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目標沒有進展,效率不佳,心裡鬱悶?連鬱悶都沒辦法,常駐狀態就像待機一樣,等待中。
我也不喜歡這樣子,活在未知跟倦怠之下,從那一刻收到警報開始,生活就得配合規矩改變。
社交距離APP的警告會一直響起,但有規律,有時候在不特定的時候響起,又有人發出確診通知了嗎?就像那天我收到一樣。
現在一直都在通知欄置頂,每看一次手機就會注意到,你可是自我健康監測者!而自我健康監測者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只是「小心一點」。
呼應小心,所以身體要先養好,到底有沒有?大家也想知道。但這就像個薛丁格,若不進行觀察,就會處在有跟沒有之間。
大家都會關心你,卻是帶著恐懼之心的那種。如果自覺自身狀況不好,大家也會鼓勵你在家,真的不用勉強。
這兩天不少時間都躺在床上,一點鬥志也提不起來,雖然沒有症狀,屬於身體健康狀態,但是卻沉重,連思考都跟著沉沒了。
畢竟這沉重可是這一年來的少見,不易戰勝,即使戰勝也會搞得自己很疲憊,不如軟爛地躺去。
想做些甚麼的話,只能趁間歇性的狀態好轉,或是靠意志力維持高度專注,推展進度。
雖然接觸了不代表會被感染,但被感染了陰影,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像即將出現龐然大物。
自己身心量能皆掉谷底,勉強地亂想跟等待時間流逝之後,覺得時機到了,該離開了,別讓自己一直擺在這樣狀況中。
隨時都可以脫離鬱悶,讓自己動一動就像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聞到新鮮空氣也讓心胸暢快,就不悶了。
本來想去快篩,如果沒有感冒症況,又能去快篩嗎?一直下雨也是放棄的主因,得走好一段路,肯定狼狽,也提升不少風險。
話說足底的狀況也好多了,打算明天回到低強度的運動,希望六月內可重新繼續減重計畫。
住處很多東西已經消耗得差不多,拖到了「不得不」補充的程度,有事情好做,動一動順便一掃陰霾與沉重。